中读

01 观看 | 在当代,我们如何观看、理解园林?

作者:曾仁臻(鱼山)

04-27·阅读时长8分钟

2070人看过

22.3MB
00:0016:15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收听“给国人的非遗文化课”系列之园林专题。我是鱼山,我是一个建筑师,同时也是一位画家,因为自己喜欢游山玩水,喜欢逛园林,所以我的很多绘画是跟园林有关的。

首先让我们进入这次课程的开篇:在当代,我们应该如何去观看和理解园林?

如何去观看园林?

怎么去看园林?我觉得园林,尤其是中国园林,它是一个感受非常丰富、层次非常多样的场景,或者是场所。在园林里,因为不是一个完全静态的方式,我们一般会是游走的,我们的身体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景,包括动物的、天气的。

整个风景,会调动起我们全身心去感受它。这种感受我认为很多时候会集中在视觉,我们会看到风景很好,那棵树很漂亮,或者看到了鸟语花香,但往往我们会忽视一些在园林里更为独特的东西,它可能是听觉的,可能是嗅觉的,也可能是触觉的。有些可能是一种体感,比如你感觉到冷,感觉到凉快,尤其是在春夏秋冬这样一个四季变化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说你去逛一个园林,去一次,你是无法真正去读懂园林的。因为在园林里有大量的花草树木,随着四季变化,它的风景,它的动物包括人甚至都是不大一样的。

苏州留园室内。留园以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著称(摄影 蔡小川)

所以我们要理解一个园林,是要去很多次,每次去你的感受都会有不一样,都会有新的理解。就像我们在读一首唐诗一样,你在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状态下读它是不一样的。在园里有些的感受是很微妙的。因为早晨和傍晚风景会不一样,因为刮风下雨,因为下雪,因为天光云影这些流动的东西会对风景产生影响,会对人的游走观看都产生影响,所以会让我们有更多样的方式去读园林。

在园林里游走,最重要的感受是什么?

 在园林里,最重要的一个感受是什么?我们说用我们的眼睛,用我们的身体,用我们的心灵去感受,那感受什么?在园里,我们最重要的感受的是自然的生机勃勃,这是我的一个理解。我认为中国的园林,结合中国的道家的文化,以我们自己的文化理解,最重要的是生机。风景能带给人很不一样的一种对生命的更根本性的理解,可能就是你看到了一棵小草,小草上有些不一样的蚱蜢,或者是水里一条小小的鱼,可能都让你能够感受到自然的很有生命力的东西,甚至能感受到中国文化里头很悠远的东西。

比如庄子讲他在濠濮看到鱼的一种状态,也许你在一个小小的水池看到鱼,你都能想象到中国人上千年的一种对自然的观想,一种对生命生机的想象,所以我觉得园林的观看之道是需要去调动自己的眼睛、身体和心灵,同时也会带来很多对一些遥远东西的想象、对文化的想象。

如何调动身体去感受园林

我们如何用眼睛,用我们最直接的工具去欣赏一个园林?因为现代人经常会去打卡,拿着手机去拍照,但往往拍照或者用这种方式去看园林,它是一个非常外部的观看,它有时候只是一个照片的构图而已,实际上你自己的身体未必一定进入到风景中。

那中国园林是非常强调身体在园林里头,在风景里头,身体是进去的,我们经常讲身体要入画,就不是一个在画外。当你身体进去以后,你会发现风景不止于观看,不止于眼睛,你会发现你听到了悦耳的鸟的叫声,听到了一些细小的虫子的叫声,同时你也能感受到风从一个种满荷花的水池吹过来,它是有凉凉的感觉,是一个湿润的感觉。同时可能因为你在路上游走,在不同的铺地的路上游走,你会觉得脚感有时候急、有时候缓,有时候你会觉得小石子给你的不同的触感。

苏州沧浪亭的复廊将园内的山和园外的水衔接在一起,互为借景(摄影 蔡小川)

所以我觉得当你真的进入到风景中去看园林的时候,它就不止于眼睛去看,它是用身体的很多感官同时去体会。这个时候你在园里的感受,有可能是紧张的、舒缓的或者愉悦的,或者是让你忘记了时间,它是一种很综合性的感受。至于眼睛看上去漂亮不漂亮,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美不美这个事情,真正的美可能来自于,你突然走到一个有石头、有花的风景面前,一束阳光打过来晒得你暖暖的,同时蝴蝶飞过来,扰动了一下花香,这也是风景,它就不止于照片,不止于眼睛。

园林的基本格局和要素

对于中国的园林,它的一个基本的格局和要素有哪些?

山水和建筑:园林的核心要素

我们经常讲中国园林实际上它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应该是山水,就是因为这跟中国的山水诗歌、山水画有一个非常直接的传承的关系,山水又导中国在我们的园里头,中国的匠人、文人画家去大量建造假山,用石头用太湖石、黄石去堆叠假山,那就构成了园林里非常核心的一个要素,就是有山、有水,有假山,有人工理出来的水系,围绕这些山水所构成的自然风景的,然后才会有亭台楼阁,曲折的长廊,去围绕风景去发生一些看或者是被看的关系。

自然物:树木、花草、鱼虫

当然我认为人力可经营的要素,除了山水,除了建筑,除了亭台楼阁,还有一些很重要的东西,比如花卉、树木,包括鱼,包括其它的动物,都是构成园里的很重要的人可以去打理、可以经营的东西。也说到正是因为中国的园林,它核心的要素是自然物,你可以想象就是山水、树木、花草、鱼虫,这些都是自然的东西,这就导致了它的格局需要有一个更加灵活,甚至是有点曲曲折折的形态去匹配风景,要不然你可能就画了一个四方块去套住风景,你可以想一下,风景也是比较呆板的,所以中国的园林你可以发现,你进去以后甚至会迷失方向,它不是给你一种很平稳的感觉,它整个格局可能不是南就是南,北就是北,可能你着走着已经分不清楚东南西北了,它是一个弯弯绕的、曲曲折折的,很像你在一个自然的山水的环境里,在山里一种漫不经心的游走,分不清楚方向那种感觉,你甚至有一点迷失,所以园林的格局它应该是相对曲折的,曲折尽致,可以这么理解。

园林是对桃花源的幻想,也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投射。图为苏州拙政园(摄影 蔡小川)
那在这样一个自然物构成的、以自然风景为主导的园林里,园林整个是要让风景变得更加让人可以驻留,风景可以无尽,可以不停地去游赏,每一个角落都是有不经意的风景的存在,让你可以更长时间待在里头,正是因为这种需求,希望把人更长时间的留在园子里去看这些不尽的风景,所以它必然不是那么清晰的,让你一览无余地去知道园林的平面是什么样子的,或者说它的格局是什么样子的,甚至不可描述,只有你深入其中不停地走、不停地看,你才会对园林的格局大概有一个理解,知道可能在哪个方向有一个阁楼,可能在哪个方向它可能有个水系。这是中国园林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它不大会像故宫那样的好像有个中轴线,然后左主右舍,不会这样子,中国的园林是一种更强调自然美的曲折的更有机的一种风景的组合关系。流变性要素:风云雨雪、天光云影

刚才讲了一下我认为园林的要素,这些可经营的部分就是山水、建筑、花木、鱼虫,但我们也可以去想象一下,在一个园林里,中国人欣赏的风景有时候它是不可经营的,比如风云雨雪、天光云影,这些东西是一个超越人本身能力控制范围的东西,它可能是时间性的,它可能是在天上,但是它恰恰又是影响整个园林风景的很重要的部分,甚至有的园林会以这些需要去捕捉的动态的、流变的风景,以它来作为一个风景命名的最核心的要素或者要点:有的园林可能是以“听雨”著称,下雨的时候可能园林里的风景才是最动人的;有的园林可能是在欣赏秋天的枫叶的时候,它才是最美的。所以这种关于时间性的、流变性的要素,它实际上也是园林里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但它一般来说是人力很难去经营到的,但它是可以被捕捉的。

人的居游生活

当然我认为在园林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人们很少会提及,但是我相信在计成《园冶》里头,他也认为很重要,就是人的居游生活,在园林里也构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风景要素。你可能会看到计成会说,有个人在扫地,它也很美,有个人在干点这个事情,划船,或者一个人在撑开竹帘,都是风景中很生动、很动人的一个部分。这就说明中国人理解的风景,它不是一个静态的风景,往往是一个结合着生活的动态的风景,这种动态实际上也就彰显了一种生命力,一种生机勃勃的,蝴蝶、鱼好像在玩,同时人好像也在风景里头生活,也在玩。

所以我们经常讲到园林的格局也好,要素也好,往往集中在可视的部分,人力可控的部分,但恰恰中国园林真正生动的部分,在于人很难去人力经营和干预的部分,只能捕捉的部分,甚至是这些人本身参与其中的生活的部分,它才是构成中国园林最生动的地方。这个就很大层面上会区别于其它文化的园林,包括日本、欧洲的,我们往往会看到中国人的哲学观的一个很深的影响,人与自然的一个“天人合一”。

在园林中,如何理解“天人合一”?

什么叫“天人合一”?就自然部分和人的生活一定要交织在一起,交融在一起,分不开,分不开就意味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我也会成为风景的一部分。这就是我们在谈到园林的格局也好,要素也好,有些东西一定是包含在里头了,人的生活,这种天光云影、风云雨雪,这些很微妙的东西,人不能控制的东西,它也是包含在其中的。这个是一般的对园林的理解很少会谈到的,但我认为非常重要。

上海松江颐园(摄影 鱼山)

有些园子本身是以赏雨著称,比如在松江有一个叫颐园,"颐园听雨"是它的主景意景,比如在园子里也许因为它的建筑和水池关系,观看的姿态,更适合在雨天去赏雨,因为雨挂着瓦檐这么一点点的东西,像帘子一样下来又落在水上,同时又有一个很好的景,一个山崖和它对景,声音也正好是拢在了一起,你会觉得听这个雨,它的声音很清晰,这个肯定是可以设计的,但是它是需要去等天气,有这个天气在的时候你才能看风景。但像风和云,我认为风有时候你会很直接地感受到它,你会觉得某一个地方它风吹过来,它是跟其它地方完全不一样。我记得有一次我去上海的豫园,它是隔着一个围墙的,南面是有一个大面积的水池,围墙上有一些漏砖墙,就是有一些穿砖砌的格子的墙,风是可以过来的,你在北边的时候你还没有看到水池的时候,风就先吹过来了,风吹过来你会发现,夏天的时候你觉得这风吹过来不是热的,它是凉的,这个时候给你的感受就很令人惊讶,怎么会在一个院子里突然感受到一个风凉的吹过来,给了一个想象,你就想象旁边可能有大面积的水池,当然有些时候甚至能吹过来,如果水池上比如拙政园荷风四面亭,它亭子周边全是荷花,吹过来的一定是带着荷花的那种清香的,它是一种香味,另一种感官的东西,这个东西它是风带来的。关于天光云影,

中国人讲天光云影怎么捕捉?实际上就是靠水面,天光云影在上面对吧?但是它为什么又成为风景?就是因为如果一个水池它很相对平静,同时水池颜色也比较深,它是可以像镜子一样倒映天上的风景的,就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如果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池塘,你可以看一整天发呆,就看池塘里白云在深色的池塘里飘来飘去,同时鱼在云里窜来窜去,你会发现云好像在天上一样,风景是非常美妙的。假设您有幸遇到过这样的水池,你真可以坐着去发呆,这都是有方法的,不是说风景就无法去得到它,需要有恰当的方法去捕捉它,去获得它。

漫步传统的古典园林

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曾仁臻(鱼山)

发表文章1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68人

建筑设计师、画家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古典园林的观看之道

营造技艺·精神理念·名园漫游

2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