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蒲实
2018-02-28·阅读时长1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291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蒲实)
( 2011 年8 月24 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前左)和到访的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参观俄罗斯某军事基地 )
1994年:渐行渐远
1994年,朝鲜国家最高领导人金日成逝世之时,朝鲜正面临系统性危机,内外交困。美国已经认真地考虑过军事打击朝鲜核设施的可能性。更为重要的是,柏林墙倒塌和苏联解体剧烈地冲击了社会主义阵营中的朝鲜。曾有一个旅行社这么打朝鲜旅游的广告:“趁它还在的时候,赶紧去看看。”似乎朝鲜即将成为历史遗迹。但这些都不是最令朝鲜气恼的。还有什么比昔日的战略盟友、刚刚建国的俄罗斯,在危难之时的背信弃义,更令人无法接受呢?可以说,此时,俄罗斯的抛弃,是朝鲜匮乏、孤立和所有内外危机的源头。朝鲜的国民经济体系几乎是在苏联的帮助与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工业、交通、运输、通讯等诸多领域,苏联的援建项目比比皆是。那个时候,朝鲜的X光射线机和婴儿恒温箱来自捷克斯洛伐克,建筑师来自民主德国。金日成还有一辆斯大林送他的豪华防弹轿车。而且,通过这位朝鲜一直以来的最大贸易伙伴,朝鲜曾获得大量石油和能源。即使在苏联粮食产量不那么富足的时候,它也曾慷慨援助过朝鲜。而这些传统友谊,似乎瞬间倾覆。
俄罗斯缘何“抛弃”朝鲜?1994年的朝鲜,又如何在压缩的国际空间中求得生存?
发表文章15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983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