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蒲实
2018-03-01·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673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蒲实)
( 韩国首尔夜景
)
韩国人有句话:“有了孩子,送他去首尔;有了马,送它去济州岛。”“骨子里,韩国人认为首尔代表着最好的一切,对首尔的向往近乎偏执。”韩国学者、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成贤对本刊说。“韩国政府行政机构的79%,国有企业总部、各种国家级事业单位机构的83%,韩国百强企业的91%,大学资源的65%,制造业的57%,都在首尔。首都圈人口占到韩国人口将近一半。”李成贤说。过度集中的结果是,“首尔与地方、庆尚道与全罗道以及韩国中部的忠清道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发展不平衡”。
早在朴正熙执政期间,“迁都”的想法就已提出来,设想中的新首都是位于韩国中部的世宗市。“曾经有过军事上的考虑,较之首尔,世宗距离‘三八线’更远。但军事意义随着战争越来越现代化而弱化。”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研究员金钟范告诉本刊。2002年,当时还是总统候选人的卢武铉再次提出“建立新行政首都”,承诺迁都世宗,以期实现中部的光荣振兴和国土的“伟大均衡”。“虽然有人认为,卢武铉重提‘迁都’的做法是一种政治投机(拉忠清道选民的选票),但究其根源,他还是出于对韩国‘区域均等发展’的考虑。以首尔为中心的首都圈在各种资源上的高度集中,不仅极大地困扰着韩国的区域平衡,也使首尔出现人口密度过大、房地产价格暴涨、污染严重和交通堵塞等一系列问题。”“卢武铉是韩国历代总统中政治上最无涉既得利益的总统,也是一个天生反感权力集中的人。他想通过首都的转移,打破首尔的经济和政治特权。”曾在路透社任职的韩国记者金始瑛对本刊记者说。
然而,卢武铉所触动的根基深厚的既得利益,使得“迁都”几经周折,一折腾就是10年。2004年,卢武铉立志“创新政”,投入380亿美元的资金筹备迁都,韩国国会还通过了“新行政首都建设特别法”造势。但首尔的利益集团怎会眼见围绕在中央行政权力周围的经济特权和由经济机会带来的税收被剥夺。首都圈的地方议会和政府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迁都”运动,2004年6月,首尔市议会通过了《反对迁都决议》,并力促宪法法院就卢武铉的“特别法”是否违宪进行裁定,卢武铉的迁都梦破裂。但由此,韩国朝野对宪法法院的违宪判决形成了对立,围绕“迁都”的政治较量持续展开。
发表文章15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983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