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延迟退休倒计时

作者:谢九

2018-03-05·阅读时长5分钟

43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890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尽管延迟退休从提出之日起就引发巨大争议,但最终还是成为现实,也充分体现了当前我国养老体系的压力。众所周知,我国的养老金体系面临越来越大的缺口压力,尽管在全国范围内总体来看尚有盈余,但是具体到不同省份,已经有很多地方收不抵支,而且全国范围内的整体盈余,也是建立在财政补贴的基础上,扣除财政补贴,事实上还有巨大的缺口,而且养老金的收入增长明显不及支出,这意味着未来的缺口压力将会越来越大。从2011到2014年,我国养老保险的收入增速分别为25.9%、18.4%、13.3%和12.6%,而支出增速分别为20.9%、21.9%、18.6%和16.5%。更严峻的考验在于,随着未来中国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养老金的缺口压力只会继续加大,如何实现我国社保体系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未来几十年的一个重大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延迟退休在一片争议声中最终出台。延迟退休之所以成为应对养老金挑战的出路,主要在于其看上去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想要减轻养老金的支付压力,最直接的办法是提高缴费率和减少领取的金额,但是我国目前的缴费率已经高居世界前列,社保缴纳金额占员工工资的比例高达40%,这样的水平比很多发达国家都高,而我国养老金领取金额也处于很低的水平线上,养老金替代率,也就是退休后每月领取养老金和退休前每月工资的比例,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中下水平,如果直接在缴费率和替代率上做文章,可以操作的空间并不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延迟退休成为减缓养老金压力的最佳办法。如果一个人延迟退休5年,不仅减缓了养老金当期的兑付压力,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增加了5年的缴费,同时在人的寿命一定的前提下,延迟领取也就意味着减少了5年的领取时间,相当于同时变相提高了缴费率和减少了领取金额。

我国延迟退休的目标是将男女职工领取养老金的年龄统一延长至65岁,但这个过程需要在若干年之内实现逐渐过渡,也就是渐进式延迟退休。如果按照流传最广的清华大学方案,以女性为例,假如从2015年开始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那么当年达到退休年龄的女性职工(1965年出生)则顺延一年才能领取养老金,到了2016年,原本当年退休的女性职工(1966年出生)则顺延两年才能领取养老金,以此类推,这样可以在2030年过渡到女性职工在65岁退休,用15年完成过渡。男性职工的延迟退休方案晚于女性5年,从2020年开始,当年到达退休年龄的男性职工(1960年出生)推迟6个月领取养老金,最终在2030年实现男性全部在65岁延迟退休,用10年时间完成过渡。中国社科院的方案则相对温和,大致内容是每几年延长3个月,用20年时间完成延迟5年的过渡。

文章作者

谢九

发表文章41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698人

在嘈杂的时代独立思考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相对论世纪

爱因斯坦和他所发现的宇宙

174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