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航母大到不能倒下?

作者:宋晓军

2018-03-08·阅读时长2分钟

39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498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2013年11月8日,美军新航母“杰拉尔德·福特号”在弗吉尼亚州亨廷顿英戈尔斯公司造船厂等待下水 )

“美国军方的终极恐惧:航母大到不能倒下?”这是8月12日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一名研究生发表在《国家利益》网站上的一篇文章。这位名为霍尔斯特(Henry Holst)的年轻研究生在文章中提出的观点大意是:面对中国不断发展的反航母手段,如果美国军方一味将赌注押在昂贵的航母上,而不去在其他技术创新上进取,最终可能会走入军费开支上的困境。这位年轻研究生的观点,让我想到了8月9日美国《海军时报》发自“布什号”航母的一则新闻的片段。

8月9日,在美国海军“布什号”航母开始对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武装实施空袭后,美海军作战部副部长兼人事局长莫兰(William Moran)在《海军时报》记者陪同下登上了“布什号”。根据随同记者的报道,莫兰在对52名晋升为军士长的舰员表示祝贺后,与官兵就退休计划、福利、晋级和海外紧急任务补助进行了交流。当时看到这个新闻片段后,联系到最近美军方有关人员对成本不断攀升的讨论,我马上就想到上世纪60年代初强势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时代对于航母的认识——这是把空中力量送到地球上遥远角落去的一种最费钱的方法。而按照8月12日霍尔斯特文章中的推论,一旦昂贵的航母有被击沉的危险,不仅航母失去了“炫耀武力和阻止敌对行动发生”的价值,而且可能还面临着1小时内造成相当于伊拉克战争8年来美军死亡人数的灾难。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霍尔斯特在文章的结论中只给出了简要的答案。他说,美国的决策者必须打破假设航母是海军技术进化到终极的神话,必须保持军事创新的领导作用,而不是逃避现代化,进而依赖屡试不爽的教条和传统落入其他大国设下的陷阱。事实上,霍尔斯特除了提到“创新”以外,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美国军方和国会的“航母派”们,并不接受霍尔斯特的观点。他们认为,美国在下一代福特级航母上也有很多创新。比如为了减少不断攀升的人员开支,福特级航母设计的舰员配置只有5200人(包含舰载机联队人员),比现在服役的尼米兹级航母整整少了800名舰员。再比如,为了减少航母服役期过半时更换核反应堆的开销(按2014年美元计价算,更换反应堆大约要花费70亿美元),福特级航母设计的反应堆在航母整个服役期限内不用更换。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宋晓军

发表文章2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47人

著名军事评论家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1995~2014

138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