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欲望接力的游戏场?

作者:王鸿谅

2018-05-24·阅读时长2分钟

46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380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2007年6月4日,股市大跌,股民神情凝重 )

李才(化名)现在是拥有千万身家、有一个8岁女儿的幸福母亲,四代同堂住在6室2厅带100多平方米屋顶花园的复式楼房里,另一套9室3厅的新房正在装修。她的股市生涯从1993年5月始,这个会计系毕业的年轻女孩,谋得了一份轻闲安稳的办公室工作,8小时之外有大量空闲时间。偶然得知办公室仅有的5个同事里居然有一个是传奇股民,其故事实在太有诱惑力。她于是找母亲借了2万块钱,开局似乎不错,买的股票第二天就开始往上涨,“一天就挣了1600元”。可随着股市波动,还来不及折现的收益一下子缩了回去。尽管办公室的前辈股民都告诫她别慌,守住,可看着大盘惨绿,劝告怎么也进不到心里。她往返于办公室和营业厅,频繁买进卖出。结果仅半年,2万块不仅没有像同事那样翻若干倍成为10万元,反而亏损得不到3000元。

和那些入市后交过学费吃过亏的股民一样,李才一度成为狂热的技术分析追随者,分析图表、指数、股评,一样都不能少,“学得很用功,比当年高考还勤奋”。可用在实战里,总不是那么回事。

得不到母亲的支持,李才从亲朋好友那里再辗转借来1.5万元,同样差不多是半年之后,1994年春天,她第二次“破产”。和她的“破产”遥相呼应的,是上证指数跌破了600点,深圳综合指数跌破150点。她总结第二次失败原因和第一次一样,就是“不顾基本大势持续不断频繁地短线操作”。细节不同在于“第一次是迷失在波浪理论里,第二次迷失在技术指标中”。屡败屡战是一种微妙的心理,回过头再看,李才会感叹那时候的投机狂热和无知,局外人看起来很简单的道理,对于身在其中的人而言,尺度却是那样难以把握。

文章作者

王鸿谅

发表文章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44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恐慌型投机

5000点的围城现象

52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