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鸿谷
2018-05-24·阅读时长8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478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我国目前最大的生猪交易市场——广州嘉禾生猪批发市场 )
猪肉涨价——20年来最为剧烈的这次价格波动,是一起偶发事件,还是一种结构性变化的前兆?在猪肉的生产与消费均为全世界第一的中国,这显然值得思索。
从事件的角度观察,最早扇动翅膀的那只“蝴蝶”,能追索到两年前。那倒更像一起真正的偶发事件。2005年,产猪大省四川,206人感染了猪链球菌,最终导致38人死亡。这一事件的原因被认为是养猪农户与无证私贩的非法屠宰造成,为了保证当年国庆节前猪肉供应的质量,于是有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打击非法屠宰行动。以中国政府效率之高,在村乡、城镇活跃的无证私贩很快出局。但是复杂的局面在于,中国的生猪养殖目前仍以散养为主,兼营的中国农民一般以养殖10头或20头为主体。联络生猪生产最前端的无证商贩被取缔,维系脆弱平衡的产销链环断裂,出售生猪在一段时间变得困难,养殖意愿自然衰落。
与此叠加的现实是,中国的新能源战略选择重点是燃料乙醇的生产,这其中80%使用玉米作为原料。而中国猪饲料主要原料为玉米(60%)、豆粕(20%)与麦麸(15%)——2006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乙醇生产国,玉米价格此前连续攀升。猪饲料主体的玉米价格上涨,自然挤压了生猪的利润空间。今年以来的粮价持续高位,而禽肉及制品价格飙升,国务院已决定停止在建的粮食乙醇燃料项目,这已经佐证玉米价格上涨对猪肉价格影响的强度。
发表文章2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239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编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