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葛维樱
2018-05-24·阅读时长9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507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唐鸿光 )
对唐绍仪故居有个误导。在唐家湾镇一下车,就能看到红漆的大箭头——“距离唐绍仪故居500米”,每走几步就有一个。顺箭头走到“共乐园”,其实是唐绍仪20年代回乡修的花园,并不是用来居住的地方。唐绍仪30年代就将它捐给了政府,当地人世代免票,是唐家村和后来的唐家镇人铭记唐绍仪的一个标识。偶尔有外地人掏10块钱买票进去,看看里面漂亮的荔枝林。对于唐绍仪家的后裔,唐绍仪的父亲唐巨川建造的唐家大院,才是唐绍仪曾经出生、娶妻和唐鸿光最终归老的地方。
转进一条小弄堂,深走几步,“唐绍仪故居”的牌子挂在门匾位置。外人要进唐绍仪故居,大多绕到院子侧面的小门。前院很小,70来坪,后面的四栋小楼排成一个“田”字。政府花50多万元修缮过的唐绍仪故居最鲜亮,不仅安置了一些古董家具,还有大照片和一些介绍文字,但不对外开放。
“这是我家。”尽管这么说,唐鸿光却对来客特别热情。他将唐绍仪故居用做客厅,电话和小书桌都摆在这里。“我家电话特好记。”然后用谱子唱出来。唐鸿光不会说粤语,满口的“京片子”,他特别认真地抱怨当地的天气和“白蚂蚁”,北京式的直白和坦诚在当地人看来是“诙谐”。
发表文章5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022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