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洞庭湖地理:150年的水土

作者:王恺

2018-05-24·阅读时长14分钟

77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498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过度的索取使洞庭湖面临生态退化的危机 )

不远处的戏台上,几个懒散的巴陵戏演员正在演出《柳毅传书》,而台下的游客在追着导游问:“范仲淹来过洞庭湖吗?”他们不相信,那楼下不远处处处芦苇丛生的湖面,就是当年“衔远山,吞长江”的洞庭湖。

按照复旦大学教授张修桂的观点,洞庭湖迟早会走向死亡。“长江带来的泥沙淤积,湖区内大规模的人类垦殖,已经使长江南岸的洞庭湖比起北岸的江汉平原高多了。”张修桂认为,荆江不是向南就是向北分洪,人类所筑的堤最多只能守护几百年,不能一直守下去。“洞庭湖最后会变成当年的云梦泽,演变成一片平原,三峡大坝虽然阻止了泥沙下流,但只是暂时情况,只不过延缓了它的死亡期罢了。”在他看来,“人是胜不了天的。”

而湖南省的专家显然不认同他的说法,他们坚持,湖区每年的地壳下陷运动会使洞庭湖一直存活下去。

文章作者

王恺

发表文章3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87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洞庭湖的人类命运

长江洪水与堤垸农田

45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