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恐慌型投资

作者:邢海洋

2018-05-24·阅读时长3分钟

44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779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7月26日,上证综指成功上攻“5·30”大跌前的最高点4335点,报收4346点,一轮新的行情就此展开。

严格地说,新一轮的上涨应该从上一轮下跌行情的止跌算起。7月中旬,上证指数在“牛熊分界线”的60日均线下面徘徊,几次下探都形不成下跌趋势,而随着均线高度的上移,股票的价格却缓慢上涨了。股市之所以不跌,只要看一组数字就能明白,7月16日,同时有4家新股募股,共计吸引了20166.6亿元资金申购。2万亿元资金场外虎视眈眈,资金量已经达到了沪深股市流通市值的1/3。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两市成交连续创出合计不足千亿元的“地量”,所谓水涨船高,申新股的外围资金中只要有一小部分资金进入二级市场,便足以促成股价的突破。

有人说,股市的上涨得益于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据7月份以来公布的100多家公司的中期业绩报告,平均增幅高达113%,从行业角度,几乎涵盖所有的行业,业绩增长最快的莫过于券商,增长幅度几乎都在10倍以上,其次就是人民币升值收益的房地产板块。但问题是,今年的中期业绩上涨比照的是去年的业绩,一年中,股价的涨幅何止113%,如果说是业绩因素催动市场,这一因素早已经消化在以前的上涨中了。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邢海洋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69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洞庭湖的人类命运

长江洪水与堤垸农田

45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