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魔鬼效应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5-24·阅读时长3分钟

111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700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小贝)


( 菲利普·津巴多 )

社会科学工作者很少使用“善”、“恶”这样的词汇。大多数人更喜欢使用“暴力”、“攻击性”这样的词,或使用价值中立的精神病理学术语,一套关于失调的话语系统。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不在此列。这位斯坦福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在美国心理学会第18届年会上对听众说:“心理学很少研究大问题。我们有各种回答小问题的高招。但我们从来不费心去研究大问题。现在是该研究研究像恶的本质这样的大问题的时候了。”

他在演讲时出示了美军在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的照片。菲利普·津巴多说,当看到美军虐囚的照片时,他感到很震惊,但并不觉得很奇怪。因为早在1971年他做过一个极富争议、探讨人性心理的“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SPE)”,在实验过程中他目睹过非常类似的情形:好人也会犯下暴行。这种人的性格的变化被他称为“路西法效应”:上帝最宠爱的天使路西法后来堕落成了撒旦。

他在《路西法效应:好人是怎样变成恶魔的》(The Lucifer Effect)一书中详尽记述了那次实验的经过:在当地报纸上征集志愿者参与监狱生活的研究,为期两周,志愿者每天能得到15美元的报酬(相当于今天的75美元)。有70名应征者被招到斯坦福大学面试,接受一系列心理测试。这70个人都是美国的大学生。其中24名被认为非常健康、正常的人被选中。从24人中间随机抽出一半,让他们饰演监狱的看守,余下的一半饰演囚犯。志愿者们都说他们更愿意饰演囚犯,部分是因为他们无法想象自己毕业后会去做看守,但他们可以想象自己是在坐牢,并以为可以从这一经历中学到一些东西。志愿者们还被告知,如果被分派去饰演囚犯,他们可能会被剥夺公民权利,并且只能得到最低限度的饮食和医学护理。那些将饰演囚犯的人被告知在某个周日等在家里。在那一天,令他们感到吃惊的是,他们被真的警察“逮捕”了,随后被带到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地下室的模拟监狱。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4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一瓶水的意识形态

新标准下的水源地调查

46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