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15世纪以前中国通往世界的路线

作者:朱步冲

2018-05-25·阅读时长17分钟

57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8811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从神话到丝绸之路

与其他任何伟大文明一样,中国与世界其他部分交流的开端都要追溯到神话与传说。10世纪时的波斯诗人费尔都西在他的史诗《帝王传》中,称被贬往人间波斯的仙王贾姆西德曾娶马秦国(Machin)王马韩之女为妻,张星在《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中认为贾姆西德就是周代穆天子之宠臣长季绰。《穆天子传》曾记载长季绰被封于春山(葱岭)以南,而当时葱岭附近都是波斯帝国领土,这可以算是中华文明与外界联系的最早传说。尽管这个和亲故事很可能子虚乌有,不过今日的考古学已经证明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中原内地文明已经开始与周边分两路接触。北路经由高加索与黑海之间,居住在此的波斯化撒马提亚王国首先与中原周边的北方游牧民族产生文化交流,再进一步影响中原。南路则由西亚进入中亚、印度,而后进入中原。商末至周初,黄河流域的汉族在山西、河北北部已经与周边游牧民族相遇。在被称为“河南地”的鄂尔多斯地区,就生活着鬼方、猃狁等匈奴部落的先民,这些短身材、浓髯、圆脸短鼻的游牧民族在不时南下劫掠的同时,也接受了中原在艺术上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俄国考古学家在中亚阿尔泰边区巴泽雷克的匈奴墓葬中,既发现了由斯基泰——西伯利亚野兽纹装饰的青铜刀剑和马具,也有公元前5世纪中国产的精致的丝制品和绣着凤凰图案的锦绸、漆器和青铜镜。同样,那些与北方游牧民族接壤的中原诸侯国也在向它们的强悍邻居学习。按照《史记》上的记载,著名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时代,大约是公元前325年至前299年之间,然而在此之前,赵、燕、韩等国就已经尝试改变“深衣襦裤”的传统打扮,以适合针对北方游牧民族的作战需要:1964年在河北怀来北辛堡发掘的战国墓葬中,就有明显草原风格的青铜短剑与弹簧式金带钩出土。

在战争与贸易交替出现的节奏中,一条被称为“草原之路”的文化交流通道逐渐形成,它东起中国华北的河套地区,跨越戈壁沙漠,从西北转向蒙古草原,向西经过阿尔泰山区,穿过准噶尔山口到达巴尔喀什湖以北,然后从这里通过西伯利亚草原,沿咸海、里海北部到达黑海北部沿岸。著名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提到一个居住在顿河以东的民族——希坡博里安人,尽管学界对这一民族是否即为中国人说法不一,但考虑到当时自黑海东北顿河河口,经伏尔加河,北越乌拉尔山脉,进入阿尔泰、天山之间的商路,已经被希腊人所知晓,至少可以确定他们很可能是与中原有文化交流的月氏人或其他居住在天山以东的民族。

文章作者

朱步冲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1人

前《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现互联网媒体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火炬

丝绸之路到传教留学之途 现代体育在中国启蒙时代

43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