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5-25·阅读时长3分钟
(文 / 伊凡)
( 环保节能型太阳能住宅 )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创造了许多奇迹,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经济增速第一,外汇储备第一,外国直接投资引入第一,主要工业品产量第一。与此同时,中国建材消费第一、能源消耗第一、空气污染排放第一、水污染排放第一。江河水系70%受污染,流经城市90%以上严重污染,城市垃圾处理率不足20%,农村1.5亿吨垃圾露天存放,3亿多农民喝不到干净的水,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不到新鲜空气。
“我们现在的增长方式是一种掠夺未来的方式,饥不择食,透支未来,以此来满足现在致富的需要。另一方面,经过20多年的强劲发展,人们常常有一种过分乐观、过分自大的心理,认为资源无穷无尽,可以随便地浪费,随便地使用。这两种思想和做法都对我们维护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目前我国发展与环保的平衡点远没有到来。”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日前在2007年SEE.TNC生态奖颁奖典礼上这样说。
国际能源机构表示,中国可能在今年或2008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这一时间比该机构最近预计的2009年至少提前了12个月。国际能源机构首席经济学家法提赫·比罗尔(Fatih Birol)表示:“如果中国的煤消费量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这个日期可能远远早于2009年。”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仍然相对较低,约为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1/8。但比罗尔博士表示,如果中国未来25年持续强劲增长,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2030年达到其他所有工业国家总和的2倍。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达11.1%,中国能源密集型产业的产出迅速增长。钢材、氧化铝、铝和铁合金的产量分别较去年增长26.2%、53.7%、43.0%和44.4%。如此高的增速生动地说明,政府几年来侧重于控制这些行业及其对原材料和电力使用的政策,收效甚微。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潘岳公开表示,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的目标并没有实现。
“‘十五’规划中GDP指标都超额完成,环保指标一项没有完成。‘十一五’能不能完成,我不敢说。这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因为拉动中国GDP增长的几乎都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例如中国的大气污染,90%以上来自于重化工业。其中70%的空气污染来源于火电,火电投资每年以50%速度递增,这当然拉动煤炭需求,今年是24亿吨,2010年可能是30亿吨,这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硫。脱硫政策已经出台,但如今95%的火电厂没有安装或没有使用脱硫设施,我们管不住,这就是体制问题。”在一个经济论坛中潘岳说,“中国二氧化硫的容量是1200万吨,但2005年排放量是2500万吨,现在是2700万吨,2010年预计达到3200万吨。如果中国不改变85%的燃煤结构,不改变这种传统工业生产和消费方式,即传统发展模式,环境严峻期将提前来到,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的紧迫性以及控制政策迄今效果十分有限的事实,中国政府并不回避。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仅制定了两项硬性基准,能耗目标便是其中之一,即要求各省在2010年前,将单位产出能耗每年降低4%。在这个最新的五年经济规划中描绘了一项宏伟计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将“绿色GDP”概念纳入决策过程,即根据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对增长率数据进行调整。理论上,政府将根据这些标准对所有官员的工作进行考评。为了摆脱对煤炭的过度依赖,中国政府还制定了明确目标,在其一次能源结构中,将天然气、可再生能源以及核能的使用量提高逾一倍。
咨询机构WSP Environmental的彼得·沙拉特(Peter Sharratt)表示,不应低估中国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以及中国影响世界上其他国家政策的能力。沙拉特以目前全球风力发电机短缺为例,在许多国家,这种情况推高了价格,并遏制了可再生能源的增长。如果中国能以低成本制造此类产品,以及太阳能电池板等其他技术产品,并在中国当地普及应用,那就有可能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推广。
中国政府还与欧盟合作建设新型燃煤电厂,示范大幅削减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该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将被捕捉并封存于地下,确保它们不会影响气候变化。这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中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而煤炭也是中国的主要能源。即便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和核能使用量大幅上升,但就满足中国电力需求而言,燃煤发电预计仍将占大约60%至70%。
<p "="">中国的环境项目越来越容易从世界银行等机构获得资金。上个月,世行签订了一些《京都议定书》机制下的最大规模交易,资助发展中国家削减温室气体排放。两家中国化学企业将获得近10亿美元,条件是每年削减1900万吨排放量。
发表文章604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4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