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衡
2018-05-25·阅读时长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644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2005年的上海期货交易所 )
我是把证券投资当事业做的人,觉得自己对它有“宗教”般的崇高热情。我承认,每个人都有赌性,但我对证券投资以及交易本身的热爱却远远超越了常人的理解。否则,我也不可能在超过10年的证券投资生涯中,平均每天在盘后花费接近1到2倍的交易时间,去研究市场。
我1993年上大学,所学课程主要是英语、新闻,年底时,老家有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当时,家里人通过中签买了不少该公司的原始股,但上市后不久恰逢市场低迷,惨遭套牢。我放暑假回家,就被母亲带到当地证券公司营业部的大户室,母亲的意思是那里有电脑,年轻人接受新鲜事物快,可以学一学。没想到,我一去就被那些“红红绿绿”的曲线迷住了。
当时真不懂什么是股票,但作为学生愿意看书,就去找了不少理论书籍看,其中包括宏观经济及金融理论、证券投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假期结束后人虽回到学校,心却还留在股市里。从此,一下课就直奔营业部,平时也去图书馆翻阅相关的报纸和杂志。1994年8月31日,我拿着从同学那里借来的一笔钱,去证券营业部开立了自己的账户。在大学期间的投资收益,可以说是大起大落白忙活一场,基本上全给证券公司打了免费工。不过到大三时候,还是用自己在股市里挣来的钱买了一台二手电脑放到宿舍里,用来研究行情。那时候还是无线接收,得架个天线,行情比实时的要慢,但好在还是可以用来做盘后分析。当时还下“血本”花几千块钱去听当时有名的市场人士讲课,我想我对市场的一些基础技术分析功底和盘面感觉就是这样积累起来的。那时候每天晚上,我的同学们都在忙于考“托福”、打牌或者闲聊时,我却独自沉浸在K线图的“大海”中,自己看得津津有味。我想这可能和我的性格有关,我是喜欢自娱自乐的人,比如看书、打游戏,我喜欢人机对话。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0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