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葛维樱
2018-05-25·阅读时长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570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边缘大学教师
1988年5月,李银河随费孝通做博士后,进入北京大学社会学所。王小波作为家属,被安排在社会学所的计算机教室工作。“失落”是王小波对自己北大时期的概括。“当时机房总共有4台电脑,最先进的是一台PS2-50,他就泡在机房里,没有课题做,只能偶尔帮着做一点数据分析。”王小波曾经的同事回忆,“没有正式编制,他的工资是从统战部拨给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经费里边出,基本工资每个月97块,坐班费18块,加上副食补贴什么的有130多块吧。而那些给正式职工的福利,诸如洗澡票、饭票之类优惠就没有了。”1989年王小波终于得到了一个走上讲台的机会,教研究生使用社会统计软件,他对自己教授“技术性”课程感到轻松,但算不上好老师,“他是个非常聪明的人,思维比较跳跃,讲的比较深奥,学生可能就有点听不懂”。一个学期后停课,而社会学系又连续两年停止招生,王小波不得不回到原来的工作。时不时就宣布自己又有了无用武之地的发明,“他自己做软件在电脑上画直方图,还自费请专家来鉴定”。尽管才华受肯定,但在一位老师记忆中,王小波就是那个在暖气管子漏水时兴奋得上蹿下跳的“孙猴子”,和从国外回来的学者形象完全不沾边,人际交往中也很不熟练,李银河有时会当面纠正。“他教我编程时候还骂我笨,被屋里的李银河听到,马上就说‘怎么能不尊重老大姐呢?’”
1989年9月王小波在山东工作的二姐和二姐夫出资,给他出了第一本书。“我们全家人都挺想圆他的出书梦。”王小波的大姐王小芹说。这本封皮按照通俗连环画设计的《唐人故事秘传》,收录《红拂夜奔》等4篇小说,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定价2块,销量不详,像一本三流故事册子。王小波也认为拿不出手,总爱说是自己“乱编的”。但在人民大学求职时候,他还是给会计系主任朱小平展示了这本书,也正是看了书,朱小平才留下了王小波。王小波依旧一个裤腿卷着,一个裤腿放下来,袖口拖着线头上了讲台。北大3年,同事们还有一段他喜欢和大家喝酒吃肉的欢乐时光的记忆。进人大之后显得更孤僻,朱小平说:“全系开大会,王小波总是坐在最边上,从头到尾也不吭一声,不和周围的人交谈。”朱小平侧面听说:王小波讲课不敢看学生,眼睛就一直盯着黑板;再加上不怎么爱说话,所以让他上课是有压力的。
发表文章52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1022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