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韩晓冬的细犬理想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7-17·阅读时长11分钟

71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704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蔡伟)


( 韩晓冬与细犬的缘份源于郎世宁的《竹荫西图》 )

见到韩晓冬时候,他正在与一位中年人谈得热烈。几乎一个小时后他才抱歉地说,系里派下任务,要为前副总理、独臂将军余秋里做塑像,那中年人正是余秋里的儿子。韩晓冬的本行是雕塑,但当开场白从中央美院雕塑系的老主任刘开渠迅速过渡到细犬后,他的语速才明显快起来。在笔记本电脑上,韩晓冬让记者看他最为得意的“作品”——“豆沙”,一只青灰色的母细犬。之所以让他得意,是因为这只犬与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竹荫西图》中那只犬——韩晓阳培育的终极目标——在毛色和形态上已经非常相似。而就在当下由国家博物馆发行并热销的狗年金砖上,印制的图案也正是《竹荫西图》中那只著名的犬。

韩晓冬和细犬的缘分可以说就源于这幅画。大学三年级,1998年,有朋友送了韩晓冬一只小细犬,当时他并没有太在意。小狗长大后,他发现这只狗和他此前看过的《竹荫西图》中那只狗非常相似。韩晓冬说,这个发现让他对细犬,尤其是画中那种颜色的细犬开始着迷。后来这只叫“菲菲”的细犬丢了之后,他开始上网寻找细犬,由此认识了正在河间养殖细犬的曹双仓。“我在网上看到老曹的网站,后来和他聊天,还见了个面。当时他的院子里有200多只狗,什么品种的狗都有。”第一次韩晓冬从曹双仓那里用400块钱买了一只细犬,这也是曹双仓唯一一次卖狗给韩晓冬,两人最后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与中国各地的许多犬种一样,细犬其实在颜色和体型上存在着多样性,尤其是颜色。即便在被韩晓冬认定是细犬的《十骏犬》里,黑、白、黄、灰、花色的狗也都存在。但韩晓冬却认准了“豆沙”这样背部主要为青灰色,腹部和尾尖为白色的犬种,因为这符合《竹荫西图》中那只犬的颜色特征。然而定下目标容易,真要培育出这样一个品系却绝非易事。韩晓冬和曹双仓的做法是,在搜集来的细犬中寻找颜色符合的小狗,用这些狗不断提纯。目前,被提纯出来的青灰色的“豆沙”今年已经两岁,刚生了一窝小狗,共5只。“这小家伙,眼睛特别好看”,韩晓冬说,“豆沙”是提纯过程中的第6代。国际上认定,如果一个犬种的基因稳定繁育到5代,也就是一种犬连续5代都具有相同的颜色和体型特征,就可以说基本上培育出了稳定的品种。按照这个要求,韩晓冬说,“豆沙”最多只能说是第1代。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4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中国犬的当代命运

细犬、藏獒、沙皮

40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