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曹双仓和它的河北细犬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7-17·阅读时长4分钟

68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115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蔡伟)

从1996年开始养细犬以来,曹双仓的狗场最多有超过200条细犬。然而据说由于去年一场犬瘟,现在只剩80多只,并且品种从过去河北细犬和山东细犬同时繁育变成现在单一的河北细犬。曹双仓说自己是学医出身,开始在河间当地工商所工作,后来开始行医。此后他弄了几百亩地开始放养土鸡,生意还不错,后来开始养殖细犬。“1996年我买了车后就开始跑河北山东的狗市场,高价收购细犬品种。起步我就买了60多只,贵的4万多元,其余从几百到几千的都有。回来用这些细犬繁殖,每年把符合标准的留下来。”曹双仓说。细犬至今没有权威认定的标准,也未被国际认可为一个独立的品系。曹双仓说他的选择标准其实是河北民间用细犬打猎人代代相传的一些准则。比如身高多少,身长多少。之所以最后选择了“豆沙”这一种他也说不清到底该怎么称呼的颜色,是因为老辈人都说这是河北细犬中的极品。“河北和山东的细犬有明显区别。山东细犬讲究龙头凤尾,狗的头上和尾巴尖上都有三四厘米长的毛。但是河北细犬没有。山东以长毛为主,河北以短毛为主。因此山东的细犬更接近于他的老祖宗萨路基犬。”

前些年灵缇被从国外引进后,爆发力相对弱的细犬迅速被国人抛弃。“细犬的优势在于良好的嗅觉和追踪能力,比灵缇更高的耐久力、适应性和灵活性。但是狗贩子不管这些,现在纯正的细犬越来越少,当好的细犬种狗丧失生育能力后,细犬的基因资源可以说很危险了。”曹双仓说,韩晓冬的“豆沙”是他免费给的。提到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细犬养殖场,曹双仓承认目前细犬的基本种群数量还不够。国际上要求最少要有80只母犬和30只公犬,随机交配,近亲繁殖率不能超过15%,但他现在总共只有80多只,而“豆沙”那种颜色的只有不到30只。

从1996年至今,曹双仓说他在养狗上花费了差不多100万元。“很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现在还住在平房里,在城里也没买房。我喜欢养狗,我可以说,当初养狗一点经济色彩都没有,现在损失这么多(因犬瘟),我还在维持。我就是希望能够把细犬养出来。”但是养狗10年,曹双仓说现在买细犬的人并不太多。10年来他一共只卖出了几十条,平均2000元一条。“老百姓认为细犬不如灵缇串快,加上现在打兔子的地方也少了,细犬作为一种猎犬如果失去了捕猎的能力和机会,出路肯定不行。”曹双仓说他培养的细犬还保持很好的捕猎本能,嗅觉好,抓住兔子能叼回来。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7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中国犬的当代命运

细犬、藏獒、沙皮

40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