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鸿谅
2018-07-17·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110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尹峰 )
美食乐趣和天分
我的家庭条件从小就比较好,爸爸是革命干部,官还比较大,妈妈是一个特别挑剔的人,特别贤惠,稍有洁癖,特别勤劳,喜欢折腾。每天早上三四点起来做包子给我们吃,从发面到和馅都是妈妈自己一手做的,她做的包子特大,皮很薄,很白,妈妈的这个习惯一直持续了三四年,所以那时候我们家3个小孩就特看不起外面的包子。妈妈是一个特别讲究细节的唯美的人。
上大学的时候,因为妈妈舍不得我去外地,所以后来就留在了湖南,在湖南财经学院当时最热门的国际贸易专业,那是1988年,班上25个学生,我年纪最小,分数最高。那时候妈妈的观点就是吃最重要,任何时候都不能委屈了自己的胃。我就像一个小盟主一样,当时我们有4个女孩儿玩得最好,只要没课就窜到南门口吃各种各样的小吃。那时候我甚至买文具都舍不得,觉得那都是父母的事情。德园的包子、双燕的馄饨、红梅的冷饮,还有一家豆皮店,这些店的人基本上都认识我们4个,一看就说,4个小女孩儿又来了。我们熟到甚至知道哪个师傅做的什么东西最好吃。比如馄饨的原料,皮是不是白亮,汤汁馅料是不是差了什么东西,葱花是不是少放了,我们都能吃出来。那种年代能像我们这样不断重复去吃的人还是不多的,所以被他们记住也不奇怪。这几家店都是当时的老字号大店。红梅冷饮当时最出名的是酸梅汤、绿豆沙,每次去都要排队,后来店里的阿姨都认识我们了,一看我们去了还给我们特别留位。店面不到100平方米,还是老式的八仙桌。
发表文章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44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