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海洋
2018-07-18·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995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邢海洋)
( 2005年11月18日,沪深股市大幅上涨,九成以上的股票以红盘报收。图为杭州某证券营业所查看行情的股民 )
中国石化集团等炼油企业从国家财政得到百亿红包,但在证券市场,百亿横财并没有使股票大涨,当天,中石化甚至微跌。不过,此前的中国石化已经连续上涨了两个多月,从10月中旬的3.70元上涨到年末的4.60元,压岁钱的预期把中石化送上了历史高位。而中石化的下属企业,从中石化的额度中又分到了小红包的企业,股价甚至创出了新高。齐鲁石化,12月29日大涨10%,扬子石化,大涨6%,上海石化,也大涨近6%。
中国石化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其炼油业务的经营亏损为79.26亿元。但其同时拥有原油开采等上游业务的利润仍在大幅增长。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5769.9亿元,在消化炼油业务亏损之后,净利润为264.76亿元。而此番中央财政的100亿元补贴,更将其炼油业务亏损一笔勾销。作为一家国有企业,承担了政策损失,再从国家那里拿回补偿,于情于理似乎都无可挑剔。但中国石化集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为一体,集采油和炼油为一体。仅从财政拨款上,可以看出这样一个政府倾向:在责任和利益上,上市公司的利益优于国家利益;在采油和炼油上,两者利益分开,赢利不相干,亏损全由国家兜着。这样说并非毫无逻辑的想当然。试想,现在炼油亏损,承担的是政策性亏损,将来采油亏损了,作为战略性资源,国家怎会任其萎缩。
投资者一定是得到了这样明确的政策讯号,才大胆买入的。垄断性公司就是有其优势,无论什么时候,因为是有着“独一份”的地位,便能旱涝保收。实际上,石化企业的收益明摆在那里,扬子石化前三季度每股收益达到1.24元,齐鲁石化达到0.87元,顶差的上海石化还有0.243元,根本谈不上亏损,相对于他们的净资产,收益率都是相当高的,扬子石化高达21%。这次,扬子石化一笔获得了5.17亿元的红包,上海石化获得6.33亿元的收入。从财务数据上就能看出,油价倒挂带给石化业的,顶多是多劳没有多得,财政的慷慨馈赠锦上添花,形成了多劳多得的局面。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69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