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数字化伊战启示录

作者:蔡伟

2018-08-03·阅读时长9分钟

54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521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加装WCMD的集束炸弹准备“出发”  

一个没有完整工业能力的国家不配称为大国;如果没有完整先进的军事工业能力,也不配称为一个强国。如果不懂得利用这种能力并持续给与高度重视,那就是一个愚蠢的国家。无论受到何种评价,胜利者往往是善于吸取上次战争经验的一方。当我们从军事的角度来审视美国军队这个全世界最庞大、最高效的战争机器时,不应该仅在他发动的时候才发出惊叹和给与关注

精确制导武器全面登场

作为一种作战概念,“精确打击”早在上一次海湾战争中就已经为世人所熟知。但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精确打击”作为美军普遍的作战方式,几乎完全取代了以前的作战模式。这次战争中,美英联军大量使用了许多新型弹药,如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加装WCMD的集束炸弹等。这些新型或改型弹药大都在1999年以后才投入使用。与1991年海湾战争相比,这些新型弹药体现了效费比好、杀伤威力大、全天候作战、打击精度高等特点。据美国空军报道,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投掷的约23000枚炸弹中,70%为精确制导炸弹,而同类型炸弹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只占7%。

另一个变化是,与12年前相比,美军精确制导的方式向更加先进方向发展。由于中东和伊拉克地区复杂恶劣的自然气候,以激光、光电和红外为指导原理的精确制导武器的精确度并不稳定。美国空军目前正试图采用卫星定位/惯性导航组合制导作为中段制导、全天候自动导引头作为末段制导,力争将CEP降到1~3米之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确打击。

1991年海湾战争美军使用的制导弹药主要以光电/红外、激光制导方式为主,由于受气候等因素制约,命中率小于50%。此后美军不断对精确制导武器进行改进,在1995年北约联军在波斯尼亚军事行动中,制导弹药所占比例不到60%,命中率达到75%。此次战争中美国军方估计命中精度可能达到90%以上。

对于早在1996年就已经提出、美军在开战之初所实行的“震慑”战术而言,依靠军队的高机动性和强大火力在最短时间击溃敌军,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精确打击。精确打击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降低传统的总体战对对方平民造成的伤亡,避免政治上的被动。根据伊拉克政府垮台前的卫生资源和数据显示,自3月20日开战以来,伊拉克约有484~856人死亡,4411~6606人负伤。而法国军事历史学家菲利蒲·里查德顿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说,1944年在盟军对法国港口城市勒阿弗尔约1小时的轰炸中,炸死5000名法国居民,德国士兵则无一人伤亡。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蔡伟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SARS政治

226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