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8-09·阅读时长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129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于萍)
( 京城某俱乐部Party现场 )
“凹凸”的年头不长,2004年成立,前身PLUS却是北京最早的电子舞曲品牌之一。其中的线索人物是日本人Kiko。15年前来北京,会流利的中文,比北京孩子更容易接触“先进文化”。1999年前Kiko一直在为北大的学生策划Party,他的一份兼职是DEN俱乐部的经理。这个如今有些衰败的夜店,在当年的“北京酒吧史志”上还是有点分量:“DEN是北京较早的迪吧,两层,一楼相对安静一些,二楼闹一些,嬉皮士扎堆,狂热的舞。面积很大,有点豪华。”或许是国际化的身份,Kiko开始单打独斗地组织电子舞曲活动。一位乐评人这样形容北京早期的前卫跳舞活动:“一个黑屋子,凌晨5点,几十名资深的战士在里面狂跳,音乐是国际化的主流电子舞曲,而警察会随时冲进来关掉音乐开始验尿。这正是本地特色。”虽然缺乏严肃锐舞的各种要件:户外,非法用地,药物,英国1990年前后的法律和青少年文化……这种早期电子舞曲Party仍让1999年前的Party战士们稍微感到了那么点锐舞的味道。
Kiko先认识的Dio,一个在莱特曼俱乐部打了5年碟的DJ。2004年11月20日,当重新开业后的莱特曼请来香港老一代DJ Spark和明星级的德国DJ Timomaas时,老战士们都感叹此事意味深长——早年的莱特曼擅长放口水歌,跟电子舞曲毫不搭界。Dio是当时莱特曼的驻场DJ,他将这段经历形容为:一种模式化的,向金钱、迪厅老板、杂七杂八的客人不断妥协的尴尬职业。1998年他身上已有了电子音乐浸染下的非主流气质,辞了莱特曼的工作,在各个小酒吧打碟。年中,他与DJ Bobby组建了日后邀请最多国外大牌DJ的“莲花”DJ组织。几年间他身上附加了几件可以说道的事:2001年组织、参加了工人体育场“五度空间”万人锐舞Party,这被当作京城锐舞Party的鼎盛标志;同年获得CHANNLE[V]举办的全国超级DJ大赛冠军;2001年参加、组织上海“天堂”5000人Party;3次参加长城锐舞Party……2000~2001年间通常被看作北京跳舞文化的黄金时代,这股跳舞浪潮让Dio的职业更艺术化,曲风突破迪厅的模式,更具个人风格。他既有站在DJ台上“舞池里的人都属于我”的自信,又有台下“我不过是个会放音乐的人”的平和,他说他找到了来自血液里的东西。此时的Dio与凹凸并无交集,与Kiko的结识可以理解为当红DJ与Party搞手最顺理成章的相遇。
2000年Kiko与DJ Mickey成立了PLUS,不久小e也加入进来。Mickey身上也带着电子音乐附加的光环:他灌制过中国首张电子音乐唱片《灵》;为小室哲哉做过Remix;;2000年组建并驻场打碟的Orange俱乐部是京城Party战士的朝圣地,那里接待过穿着裙子的男同志,顶鸡冠头的朋克,日本来的流浪汉,美国的老嬉皮,北京的作家和嗅觉灵敏的白领……他在北京被称为“最具个人魅力DJ”。Mickey擅长最具节奏感、受强硬派战士喜爱的Techno,2003年在京城跳舞文化低潮时期,Mickey并未抽身而退,坚守在零散Party的DJ台上。女孩小e与PLUS扯上干系就没那么多铺垫,此前她是个Party老战士,媒体从业人员的身份又让她对跳舞文化的背景有刨根问底的认识。她快人快语,了解舞曲文化的历史脉络,避世情节,推倡内涵……她对于这个专业Party搞手组织来说,平衡的不仅是性别。
发表文章604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4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