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8-13·阅读时长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997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施武)
建院40年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不惑之年再议“衣食住行”
11月1日至11月7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了规模空前的艺术设计作品展,共展出各类艺术设计的数千件作品。本次展览是这所学院建院40周年校庆活动的一个部分。40年的时间对于一所高等学院不算是一段太长的历史,但镌刻在学院大门上的“衣食住行”四个铜质图案提醒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关注它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工艺美术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北京人及来北京的外国人都知道走进王府井大街上的“工艺美术商店”能买到些什么。在我们的印象中,它就是各种各样的花瓶,各种各样的刺绣,各种各样的首饰,各种各样的小玩具、小摆设,总之是一些与大众生活没有紧密关系的奢侈品,其风格样式又很容易混同于“传统手工艺”。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马神庙建院时,就试图更正这样的旧观念,但那时它仅有3个专业——陶瓷、染织、装潢,40名教师,80名本科生,虽说当时这里云集的都是全国大师一级的人物,他们当中有天安门第一面国旗的印制者赵文瑞、政协会徽的设计者张仃,“建国瓷”的设计者祝大年、高庄等,元帅服的设计者张光宇、周令钊、常沙娜等,但如此数量与中国的众多人口相比,他们所能关顾的只能是一些“重点项目”,与大众的“衣食住行”有着相当遥远的距离。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87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