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爆炒肉丝、火锅沙拉、理想冰激淋及其它

作者:娜斯

2018-08-13·阅读时长6分钟

39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273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娜斯)


有天偶然走进纽约公立图书馆曼哈顿中城专收外国书的分馆,见到架上几本鲁迅,就随便翻翻,不免见到若干妙语,让我忍俊不禁。有些句子不用改动就是说的今天的事情,比如见一题目为:吃教。又见一文章说及当时的欧美留学生,国人以为他们如何地西化了,可是“我怀疑很多是关在外国的屋子里烧牛肉的……”。已经过了好几个时代,这话似乎仍是不错的,而且如果让我来怀疑,恐怕该说“很多是关在外国的屋子里爆炒猪肉丝的……。”若干年前有首流行一时的歌曲叫“我的中国心”,这里的“中国心”,似乎应该改成“中国胃”。海外的中国心会不会永远不变难以断定,人人有永远的中国胃好象是用不着怀疑的。

有个朋友读某本杂志,说印象是“好象一只火锅,每个人都在涮自己的料”。这火锅的比喻,又何止于杂志上头?火锅本来就是中国食文化的一大特色,热闹,温暖,包罗万象,众人围坐如守八卦。我记得以前在电视上看过一个节目叫《中国十大火锅》,从东北人的酸菜火锅讲到北京人的涮羊肉讲到四川人的麻辣毛肚讲到广西人的竹筒盛水往里扔烧热的石头——热石头烧出的火锅,真的是什么人都可以涮自己的料。经过火锅一涮,什么东西都由生变熟,再往自己调配的佐料里一蘸——什么外来的东西都可以把它给改造了。鲁迅当年鼓吹“拿来主义”,现在看看拿来是肯定拿了,而且不少,就是都先进一番火锅。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娜斯

发表文章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8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