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8-13·阅读时长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076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李陀)
我家住北京朝阳区东大桥,离三里屯不远。三里屯最近新出现了一批小酒吧和小咖啡店,形成一个有特别文化情调的小区。一到晚上,特别是九十点钟以后,这里就聚集起一批又一批喜欢“泡”酒吧和咖啡馆的人,呼朋引类,喝酒听歌,好不热闹。我也喜欢“泡”酒吧和咖啡馆,所以每当有朋自某方来,就极力拉着他们去那些地方,可是往往被或直接或婉转地拒绝——去酒吧干什么?他们宁愿找个餐厅或饭馆去“吃饭”。你要告诉他,哪里的涮羊肉好吃,或者是哪里有好吃的竹筒腊肉,他们一定欣然前往。倘没有及时去,他们就会不时地相互提醒:“什么时候去吃竹筒腊肉?”有时候我会坚持别“吃饭”去“泡”酒吧,朋友们就会找借口:三里屯太远了。可是明明的,那个吃竹筒腊肉的地方更远,在玉泉路,在余华家的旁边。总之对不“泡”酒吧和咖啡馆的人,你很难说清楚这“泡”的乐趣在哪里。
其实我自己也说不清,究竟为什么乐意去那些地方,而且那么乐意。有些理由倘说出来,还可能招人笑。比如,我喜欢很多咖啡店或者酒吧里都有的木桌、木椅之类的木头东西,这些桌椅往往都拙实厚重,坐在它们旁边,感觉又亲切又可靠。这种亲切可靠打哪儿来的?可能就因它们是真正的木头吧。它们在幽暗的灯光下会微微发亮,木的纹路用手模上去,会在指尖下轻勇地流动。我还喜欢咖啡馆和酒吧墙上那些摆设:老旧的照片、无名画家的油画、酒瓶子、车轮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给什么人的奖杯、早已停摆了的钟表、生锈了的自行车、大蒜、干花……总之是五花八门,乱糟糟的应有尽有。可是,在乱糟糟的外表之下,倘仔细观察,仍可以看出每个小店主人其实都是费尽心机的,都想在这杂乱无章又充满生活情趣的摆设中,摆出自己独家的情趣和味道,有自家的性格。这给酒吧和咖啡馆的“泡”主儿带来很多选择的自由和乐趣——说不定哪一件摆设,或是哪些摆设的组合会勾起你某种模糊的回忆,引发你难以名状的一缕情丝。于是,你就莫名其妙地坐下来,从此变成此处的常客。何况还有音乐。大概没有哪家咖啡店和酒吧不放音乐,特别是晚上。随着店主人的口味不同,各小店的音乐也各有偏重:摇滚、爵士、乡村歌曲、迈克·杰克逊、崔健、黑豹、张楚,有的店还有自己的乐队和歌手。三里屯一家我最喜欢的名字叫“乡谣”的酒吧,就有自己的乐队和歌手,每天晚上都演唱乡村歌曲,唱得还真不错。
发表文章604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4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