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给低收入者人道保障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8-13·阅读时长2分钟

91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199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王峰

1993年6月1日,上海率先在全国实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该保障线根据市统计局每年公布的物价指数,一年调整一次;1993年为120元,1994年为135元,1995年为165元。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作为城市经济体系改革配套措施,调节了贫富差距。

目前,上海已有“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在职职工最低工资总收入线”和“待业人员最低收入线”3条保障线,构成社会救助体系核心。根据统计部门提供的全市10%最低收入户日常消费抽样调查数据,有关部门开列出吃、穿、住、用、医疗、教育服务等8个方面的生活必需栏目,同时参照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普通家庭膳食标准及恩格尔系数、物价上涨率等指标,测算出保障线标准,既帮助低收入者度过难关,又不导致其对政府的过度依赖。现在,每逢元旦、春节、国庆、中秋等佳节,群众性的“送温暖”活动已形成制度。全市有200多个单位长期承包了本社区特困人员的日常生活。市慈善基金会成立至今已筹得5000万元基金,向4000户各类困难家庭伸出援手,为上海社会保障体系与国际接轨闯出了新路。

武汉市政府也从1995年3月1日起,在部分城区建立和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武汉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定为月人均120元,以后将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化情况再作调整。这次保险对象是符合救济条件的民政对象和特殊困难的在职职工。保障资金由市区财政按1比1的比例负担。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4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你戴什么表

91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