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本山产业

作者:李鸿谷

2018-08-13·阅读时长4分钟

88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130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李鸿谷)


( 作贱自己、娱乐别人是二人转的魅力所在 )

“不能把赵本山只看成一个个体,也不能只看一台春节晚会,现在我们应该把赵本山看作一个产业”,力图改变记者印象,说这番话的叫田立冬。田的一个身份是辽宁省文化厅干部,另一个身份是辽宁民间艺术团书记。辽宁民间艺术团,“本山产业”的基础。

田立冬也是铁岭出来的,在铁岭的艺术团当过团长。他印象最初的赵本山,“跟潘长江一道上台演出,赵本山要上厕所,他果真下台去了厕所,回来后,潘长江问他去干啥?你猜赵本山如何回答,‘我去所里办了点事’。这句话随后就成了当时的流行语”。田立冬后来调到沈阳,担任了辽宁芭蕾舞团的负责人,再后来成了赵本山团队的重要成员。田的身份,与他人稍有不同,“我是‘双跨’的”——既是民营的辽宁民间艺术团的书记,又是省文化厅的干部。

赵本山团队的重要成员,或者与铁岭有关或者与他的早期经历相关。中戏本科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毕业的张猛给自己定位是,“赵叔的第二代编剧”,但在饭桌上,更多人说他是“第五代”,有些媒体也这么说。张猛之前的编剧有崔凯、张超、张惠中与何庆魁。有意思的是,张猛就是张惠中的儿子,他俩都是中戏毕业。张惠中后来慢慢由编剧变为导演,所以,他又被称为赵本山的“御用导演”。事实上,这些人都是赵本山“艺术产品”的制造团队。但田立冬加入后,赵本山团队的艺术产品不再仅仅为一台晚会制造了。田立冬说,赵本山自此“开始产业化了”。

文章作者

李鸿谷

发表文章2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239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一个赵本山

34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