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京都议定书》与废气换钱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8-13·阅读时长6分钟

34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387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贾冬婷​)

安定垃圾填埋场位于北京城南40公里处,与包围北京的4000多座垃圾场一样,这儿每天排放着以甲烷为主的大量温室气体,严重污染着周围的大气和水,而且,只要周围有一点明火,就会爆炸。据测量,2003年,从这儿排放出的甲烷是4004吨。然而,从2005年开始,一个采用渗滤液蒸发处理技术的填埋气收集项目的实施,将会使甲烷排放量将大大降低,2014年,这一数字将降到1551吨。

这意味着1200万元的前期投入,每年70万元的运营费用,作为一直由政府财政负担的垃圾处理场,这种大规模投入之前是不敢想的。这笔资金来源于荷兰的国际能源系统公司,它将购买项目带来的温室气体减排量,从2005到2014年,相当于减排80万吨的二氧化碳,按每吨5美元的价格计算,会换回每年40万美元的收入。

有害气体减少了,还能换来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入,这一切始于二氧化碳等六种温室气体成为商品。面对2008至2012年间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的目标,《京都议定书》允许“经核证的减排量”可以在国家间买卖,以缓解承诺减排的发达国家的压力。作为“花钱买减排”的三种灵活机制之一,CDM(清洁发展机制)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前进行,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开展清洁能源项目,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可以用于充抵其本国的减排量。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4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一个赵本山

34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