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姜宇辉读书会问答】——音与画  声与色

作者:姜宇辉

2017-10-16·阅读时长3分钟

2617人看过
群内问答第一回

 

Island-岛屿:想问姜老师,德彪西改变了什么使他的音乐和以往不同,更有画面感?

姜宇辉:不只是德彪西啊,印象派可能是音乐史上独一无二的现象,因为它同时是绘画和音乐的双重革命。这件事本来就很奇特。所以可以启发我们思索音乐和绘画之间的种种联系,你可以比较莫奈的绘画和德彪西的作曲。而且不是谁模仿谁的问题,是你确实感觉到绘画和音乐分享了同一种感性。

Island-岛屿:也是通感吗?

姜宇辉:至少是视觉和听觉之间的相通啊。

刘美娟:以德彪西的钢琴曲为例,踏板的使用很独特。音色听起来就像颗粒外面包裹了一层更细腻的粉尘。很像印象派那种细碎的笔触。

Island-岛屿:巴赫的大提琴感觉似乎就比较抽象?空间的蔓延…

合光:他的音程也是特点。

刘美娟: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严谨得和建筑一样。

轩辕诗颂:毕竟12平均律。

刘美娟:反正听起来就觉得很正,一丝不苟。无悲无喜。无欲无求。 

Island –岛屿:去年和朋友做的一个活动,两个朋友在旁边演奏,我在一边捕捉音乐带来的瞬间感觉来画。音乐结束,画差不多也画完。绘画和音乐间的关联,真是很好奇。

姜宇辉:嗯,非常奥妙…但跟电影相比,其它艺术形式都是小巫见大巫啦。电影是视听连接的最高境界

Island-岛屿:伯格曼电影让人印象深刻,虽然看的时候很闷,可是过后经常想起来…

菜猪油:姜老师,关于声色差异,有没有人做过这样的研究:先天盲人和先天聋哑人的世界有何不同?我感觉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切入点。

姜宇辉:很简单,因为视觉提供将近80%的日常信息,所以聋哑人要比盲人有更多的自由行动能力。说句不太恰当的话,宁可失去听觉也不愿失去视觉啊 。

菜猪油:是的。他们失去了一个通路,比如聋哑人的视觉世界和正常人的视觉世界应该是不同的。

姜宇辉:但这个问题在于:失去听觉辅助的视觉还是可以较好运作,但失去视觉的听觉那就是瘫痪了。跟电影的情况一样,你关掉声音看电影,还是有完整故事;但关掉图像只听声音呢?

普光子:老师你说会不会是我们对听觉锻炼的太少了,它没有什么进化和发展?想到有些动物也不是靠视觉生存的,比如会通过嗅觉去判断。

姜宇辉:这个问题相当好啊。可以说两点:首先,视觉对于人类进化是关键性的,而听觉显然未必;其次,听觉可能在人身上恰恰就是一种发展滞后的,甚至是退化的器官。是否可以说听觉是人身上最不像人,最接近动物性和物性的器官呢?所以视觉展现是人做为万物之灵的力量;而声音却恰恰相反,它会提醒我们,人类注定只是世界之中的一种动物。

普光子:就是说如果人类没有视觉 只凭听觉将会和动物生存状态相差不大?而反过来动物的视觉没有人类发达所以仍是动物?

姜宇辉:没有视觉的人类甚至还不如动物,想想海豚和蝙蝠。但视觉只是人类进化的一个动力,它为更高的认知能力比如说语言,概念,形象提供了可能。

普光子:但这些更高的认知能力似乎不是只有视觉一个入口 比如盲文通过触摸也是可以理解那些概念版形象啊之类的  所以总依赖视觉进去这些高级认知区域是不是一种惰性 如果我们多练习其他入口比如通过听觉去认知 也许就能进化了?

姜宇辉:动物也有初级的思维能力呢,但跟人比差远了。

Island-岛屿:盲人音乐家,他的听觉应该比我们灵敏很多,至于灵敏到什么程度,不知怎么想象。视觉的缺陷是会影响他们的听觉还是有助于?

姜宇辉:哈哈,也是好问题。其它感官当然也重要,但因为迄今为止人类的智力都是围绕视觉发展的,所以其他的感觉多多少少都已经受到了视觉化的改造。而且这个改造是不可逆的。你可以设想人类没有视觉会怎么样,但这仅仅是一种设想而已。但我还是觉得,所有感觉里面,可能真的只有听觉才能和视觉相提并论,稍微抗衡一下。因为听觉毕竟有自己的一个独立的艺术传统,比如音乐。

整理/李婧文

 

文章作者

姜宇辉

发表文章538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6675人

根茎浪游人,跨界思想者。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姜宇辉·“听”见幸福

一本书,一部电影,一张音乐专辑里的声音哲学

41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