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畅
2018-11-08·阅读时长9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789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买房联系我”
白鹭郡是一处扎进厦门北郊农村的楼盘。10月底的一个上午,我坐车从市中心来到这个以房价“腰斩”闻名的楼盘。近一小时车程里,沿途的办公楼、购物中心退去,铺筑中的公路和未动工楼盘取而代之。终点处,村民自建的错落小楼间,徽式外观的中式别墅坐落半山腰处,许多仍裹着“绿衣”,正在兴建。
单套产权面积89至110平方米的别墅从每套500万元降到每套300万元左右,看似如此巨大的跌幅,此前被视为厦门房价崩盘的标志。但吊车没有停工,周边的滴滴司机每天中午都能在售楼处门口接到看房回城的人。售楼处内,看房客有七八组,多是夫妇俩或五六个人的老年团。每位售楼人员负责一组,全程陪同。据售楼人员讲,原先的价位包括车库、精装修,以及入室的温泉,如今需另付款。价格确实降了,但幅度没有外界看起来的夸张,每套大约降了100万元左右。那是地产商的营销策略。五层的别墅地下有两层,尚有赠送的露台和花园,使用面积有300平方米。实际每平方米的降幅不大,更为重要的是,每平方米1万多元的价格买别墅,在厦门这样房价居全国前五的城市,极具吸引力。
这是它仍能有三五成群买家的原因。那里位置偏僻,自然环境一般,不适合投资,看房的人多把它当作退休后养老的处所。但在我回到市中心的路上,另一个在全厦门知名、面向年轻人等更广泛人群的东南府,却几乎成了人迹罕至的所在。
相比白鹭郡,东南府的位置更靠近厦门岛。厦门市分为岛内、岛外两部分,岛内面积小,但优质资源都集中在岛内,而岛内基本已经开发殆尽,多年内没有新楼盘。因而,厦门的房价由岛内向岛外递减。截至今年10月,厦门岛内最繁华的思明区均价每平方米5万多元,而白鹭郡和东南府所在的翔安区均价每平方米2万元有余。
因岛内已几乎无大面积地块开发,翔安区是厦门市近年着力开发的区域。白鹭郡位于翔安区的北部边缘,而东南府正处在翔安新城的核心地带,距离通往岛内的隧道仅2公里,四通八达,规划中楼盘周围被购物中心和商务楼环绕。它的楼盘里,中高层住宅、别墅都有,均在兴建。其中的高层每套95平方米左右,目前每平方米3万元左右。但这个楼盘在业内闻名的原因在于,它每平方米3.7万元的地价,是当时岛外最贵的地块之一。即使在这样的潜力地段,又如此“赔本赚吆喝”,自今年4月开盘以来,100余套高层仍未卖完。当我在售楼处看盘时,售楼人员比看房客多。他们告诉我,看房客多是想落户厦门的年轻人。而我离开时,售楼人员反复说,“买房联系我”。
“去年在新盘看房可不是这样。”在厦门学习、工作十余年的李彤在岛内有自己的房子,平时喜欢打高尔夫,曾经想在毗邻厦门的漳州买一套有高尔夫球场的海景房,后因“打扫太麻烦”而告终,也曾在岛外的楼盘排过号。如今看来,两次错过并未造成多大遗憾。她向本刊回忆排队买房的“惨痛经历”,她早上5点多出发,到楼盘时,外面都停满了车。“排队、领表格、摇号,一直折腾到下午一两点。售楼人员忙不过来,态度冷漠,不但没有饭吃,连口水也没有。”
李彤最终没有摇上号,免去第二天再一早交定金、挑户型的折磨,她是单身贵族,向往更为自我的生活,虽然在银行工作,对金融市场的敏感,令她觉得公积金留在手里是巨大的浪费,但她对于房子并无过多执念。虽然未曾在价格低位抄底,但她幸运地躲过了一场疯狂。
炽热厦门岛
李彤曾在2012年时换过一次房。“之前的房子恨不得老鼠满地跑,环境实在太差。那套房子买的时候每平方米8000元,我卖了每平方米1.2万元。前年偶然再看到那个小区的房价,那样破败的房子竟然卖到每平方米6万多元。”
她感受到的房价上涨,源于2015年初,厦门在全岛放开了维持3年有余的限购令,本市户籍家庭限制买两套商品房,连续缴纳一年社保的外籍家庭限制买一套商品房的政策松绑。那是这个截至去年,常住人口不过400余万的二线城市房价飞涨至全国前五的开始。
“起初的上涨与去库存有关,之后便越来越与刚需相分离。”厦门均和房地产土地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崎从事地产土地评估工作20余年,他向本刊回忆,当时开发商在限购令解除后,同时推楼盘,积压的房子涌入市场。不过当时股市稳健,房价相对平稳。但在去库存过程中,未来城市建设的叠加宣传吸引外地炒房团前来购房。而在厦门房地产经纪人协会会长傅强看来,半数厦门的房子都是外地人在购买,“不光因为厦门作为旅游城市适合投资,每年也有许多大学生落户,更是因为在福建省内,各大企业会把总部设在厦门,周边城市更是以在厦门买房为荣”。
据安居客提供的数据,自限购令全面解除的20个月间,厦门房价每平方米最少上涨1万元,而开发力度最大的翔安区涨幅最大,由每平方米1.7万元,暴涨至3万元。王崎告诉本刊,厦门作为一个几乎没有工业和大型产业的二线城市,相比于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GDP体量,外地人购房导致的房价高涨,潜在风险极大。2016年10月,新一轮限购接踵而至。不但限购房数恢复到一年前,首付比例和贷款比例也限定最低标准。
但限购令形同虚设,房价越限越涨,尤其在2016年底时愈演愈烈。王崎记得,房子一周一个价,即使户型小、年代久、没电梯的“老破小”,也转眼从每平方米1.6万元,变成3.5万元,当时就能成交,最终形成自岛内优质学区等核心地带,至普通地区,至岛外,依次8万元、5万元、3万元的价格格局,最贵的楼盘能达到每平方米近10万元。
发表文章102篇 获得7个推荐 粉丝498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