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驳静
2018-11-08·阅读时长10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163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身份模糊的观众
这天傍晚,乌镇下着雨,不大,但颇有凉意。我撑着一把黑伞拐进巷。巷子里排着长队,贴墙而立,让出一条更窄的道通行。巷子太窄,黑伞过大,只好举高黑伞,让避行人。很快发现这样做无济于事,于是我干脆收伞疾走两步。
沈家戏园门开着,院子里面站满了人,隐隐两排不成形的队伍,他们分别将去一楼和二楼。但所有人都张望着同一个方向,等待乌镇戏剧节特邀剧目《客厅》(The Living Room)开场。
沈家戏园原是个中式戏园子,布置成客厅模样,除去当中一块空地,四周错落摆上会客椅,大致能看出来前后排,再加上二层,总共100多位入场者大致就有去处了。我就近选了门口处的坐垫坐下。我身后坐着黄渤,右手边的地垫上是何炅,对角线处,我的朋友跟我摆摆手——我环顾一圈,就像进到一个陌生派对现场。
一位年轻姑娘见我落座,弯下腰亲切地问我喝不喝茶。“既是观众,也是客人”,这句话此时跳入脑中。《客厅》的观戏体验,似乎从走进这条巷子就开始了。年轻姑娘自然就是其中一位演员,她脚步轻慢,身体轻盈,不时走向新来的人们,关切询问。“主演”托马斯·理查兹(Thomas Richards),光着脚,跟短发女生聊完,又走过来问白衬衫男生:“你好吗,你做什么工作的?”
我侧耳听男主角跟他们聊天,看年轻姑娘给人家添茶,就像盯着舞台上的表演一样感到自然。突然不知谁低吟一声,像是号角,表演开始了。而105分钟后演出结束,也没有特别明显的信号,只是演员们开始把表演中切好的蛋糕分发给大家,又开了香槟。“来点儿香槟?”我拒绝了,但要求添点儿茶——那堵演员与观众之间的墙,可真是相当模糊。
倘若不是乌镇沈家戏园这样一间小剧场,而是座椅齐全的中等甚至大剧场呢?要求模糊化观演关系的《客厅》是否还成立?采访主演兼导演的托马斯·理查兹时,他告诉我,他曾把《客厅》带到巴西一个剧场,他的方法是弃座椅不用,在舞台上搭建完整客厅,把观众请上舞台。
托马斯后来跟我描述《客厅》所谓的第一次演出,是在他位于意大利的家中。前去观看表演的也多半是他的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好比一场家庭派对,朋友带上朋友就来了。那次表演成了《客厅》的雏形,经过几年打磨,成了今天的形态。
《客厅》的观众迫近观赏到的表演以吟唱为主,时而有台词,若干种语言。我听到一句诗:“When the ocean comes to you as lover,marry at once,quickly.(当大海以情人身份走向你,与她成亲吧!立刻!马上!)”咂摸两遍,觉得好美。于是把这句诗复述给托马斯,他立刻说,这其实不是最好的观戏方式,“鲁米(Rumi)的这句诗的确非常美,但它的表意却不必挂怀”。
不只台词表意可忽略,《客厅》除了布置成客厅以外,没有灯光、道具,一切戏剧中非本质的东西都被抛弃,只留下演员和观众这两样,用演员在舞台上的身体的能量,促使观众产生“感应”。托马斯说“感应”不是共情,“不是感同身受,而是‘电磁感应’,如果条件足够,磁场完全能够引发其他能量”。
显然,并不是每个观众都能获得托马斯所说的这种感应(大部分人都不会有),倘若没有,比如我,会有的普遍感知是,这不是一次寻常的戏剧体验,它的呈现跟我们传统所见的“整体戏剧”大相径庭。而这正是波兰戏剧大师耶日·格洛托夫斯基(Jerzy Grotowski)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的“质朴戏剧”(Poor Theatre,亦译为“贫穷戏剧”)理论的一次当代体现。
除了《客厅》的导演兼演员之外,托马斯·理查兹的另一个重要身份,是格洛托夫斯基的“继承者”。
作为20世纪最后一年去世的戏剧大师,格氏早在1970年就在他的书《迈向质朴戏剧》(Towards Poor Theatre)里提问:“戏剧抛弃什么而仍然存在?”没有服装和布景,没有灯光效果和音乐,戏剧都能存在。这个问答引导出演员的核心作用,“演员必须像诗人或画家一般,是作品的直接创作者”。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之后,还没有人提过具有如此改革力量和影响力的表演理论,影响了包括彼得·布鲁克、约瑟夫·柴金等在内的一众戏剧导演和剧场实验者。
1986年,格洛托夫斯基离开美国前往意大利,他与学生托马斯等人一起建立了工作中心,并称托马斯为“essential collaborator”(不可或缺的合作者),几年后,在工作中心的名字里补上了托马斯·理查兹,正式以“耶日·格洛托夫斯基与托马斯·理查兹工作中心”的名义训练演员、创作作品。1999年,格洛托夫斯基去世,托马斯接管了这个工作中心,他与这位波兰戏剧大师共同度过了后者人生的最后13年,受教于他,也是“质朴戏剧”忠实的继承者。
发表文章215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1126人
j'écris, la nuit tombe, et les gens vont dîner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