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宇辉
2017-10-28·阅读时长4分钟
Eiji Miyake:个人觉得以后读哲学和文科的会越来越少, 甚至逐渐会变成upper middle class以上才能读的专业了。
姜宇辉:其实我倒觉得可能文科在未来的优势会更大一些。因为人类被机器取代是必然的趋势,那么我们实际上只是在等待灭亡那一天到来而已。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文科能带给我们最后的虚幻慰藉。我们需要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和巫师来一遍遍给我们讲述“人类”的故事。就像是安乐死的过程。而理科则显然没有任何用处。
雨男君:今天一位研究生物的姑娘跟我讲机器越来越厉害,连科研人都可以被机器取代机器可以不眠不休,可以同时处理多个课题......
姜宇辉:是的,所以最后只有最没用的文科反而最有用。机器越强大,人身上之所以为“人”的东西反而最珍贵。这些残余虽然注定毁灭,但最后还是由human sciences来捍卫的。所以,如果你想在人类灭亡之前最后体会一把“人”的感觉,请选择文科。
月熊: alphago虽然胜了李世石,但它终究只是能计算和存储的机器,对游戏的哲学思考、对棋盘、棋子器物的欣赏,这一切属于下棋乐趣的是alphago赢不走的。
姜宇辉:不存在救亡。你可以看一下刘宇昆的《奇点遗民》。就是到了一定时刻(“奇点”),技术的发展将带来断裂性的选择:要么是机器,要么是灭亡。但无论怎样,用尼采的话说“人注定是将被超越的存在”。
♪:阿法狗zero完败阿法狗又刷新了人工智能的高度。即使机器通过输入程序也能获得心理体验,但是人类拥有不死的心灵。只有人类才能用有生之觉悟做无生之事业,才能如此至情至性。这份情怀机器永远替代不了。其实,用是否有“用处”来衡量学科和知识难免偏颇。在改变社会物质科技发展的角度看,固然理科占优势。但是培养健全人格、提供生命力量的角度看,文科才能慰藉心灵。
Eiji Miyake:这几天alpha go zero出来之后跟一个做AI的女博士聊了聊,觉得不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会被取代,但被取代的都是基础的创造性和重复性,记忆性的东西。
姜宇辉:关于奇点,推荐雷·库兹韦尔的书《奇点临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 : When Humans Transcend Biology)》。虽然很浅,但仍然是先知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需给人类灭亡一个明确的时间节点。人类的灭亡不是未来的一个模糊的事件,而是一个不可逆转的事实。
Eiji Miyake:我倒是持乐观态度,人和AI并不对立,人不一定要超越AI,可以和AI结合,义肢化,AI成为人的一部分。
姜宇辉:推荐这本书:Natural-Born Cyborgs。美国最牛的心智哲学大师。人机协同共生,这种cyberpunk的美梦早就破灭了。事实就是,人类在最核心的地方都早已被机器操控。
合光:推荐李欧李奥尼《田鼠阿弗》。
Eiji Miyake:人是机器的义肢和机器是人的义肢没什么区别?
姜宇辉:中心不一样:一个是把人作为中心,机器作为extension。哲学里有一个词,说人就是ghost in the machine。这很对,人始终是寄生于机器的。
Eiji Miyake:包括我们信赖的感觉,和由此产生的思维,所谓的灵性
姜宇辉:问题是你身上哪个地方不是机器,是人?
菜猪油:我赞同姜老师,自由意志不存在
姜宇辉:现在连“意识”都成问题了,别说“灵性”了。
Eiji Miyake:意识产生的思维和感觉也都可以被模拟或者通过化学物质和特定刺激源产生,现有的技术也可以实现,只是还不清楚原理。
姜宇辉:有人说意识就是机器中的幽灵,所以我现在很同意德里达,他有一句名言“未来属于幽灵”。
Eiji Miyake:有一本书叫做who's in charge,是讲人为什么会有自由意志,为什么需要自由意志的假象,为什么需要意义之类的。
菜猪油:因为死亡需要安慰。
姜宇辉:确实,幽灵就是“return from death”。 人文科学就是最后的安慰!这就是灵性!灵性就是“幽灵性”。就是借尸还魂,就是虽生犹死,就是死而复生。
普光子:@Eiji Miyake 有一本是who's in charge研究裂脑人的 是讲人为什么会有自由意志 为什么需要自由意志的假象 为什么需要意义之类的 书里最后给的答案是啥?
姜宇辉:推荐帕特里夏·丘奇兰德的《触碰神经 : 我即我脑》,讲“消除主义”:根本没有意识和心灵,只有大脑。
Eiji Miyake:人不存在自由意识,根据关于裂脑人的研究,人的思维意识性格和自我都是器质性的结果,产生意义的过程只是大脑的作用。我本身极端反对这种话极端还原论的论调,但是目前为止找不到反驳的方法,所有看的书和论证基本上都是支持这种言论的。
姜宇辉:生命就是一套代码。
合光:灵魂一直在寻找摆脱肉体的方法,前者机器等级太高自创设以来看不上后者的人设,因物质身体基因谱是两碳两硅,碳的级别只配燃烧热量,燃烧必然带来腐化老朽和更迭,于是最终被淘汰。从这个意义上讲,多么低能低等啊。无论“人类”怎么进化也不必得意,我们或他们只不过是地球的一种草。人类的出现也不过是星球发展的需要,也终将被驱离或消失。
整理/李婧文
发表文章538篇 获得7个推荐 粉丝6675人
根茎浪游人,跨界思想者。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