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蓝翔的就业“神话”背后

作者:张从志

2019-02-21·阅读时长14分钟

411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062个字,产生1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厨师专业学生正在车间实训,这是目前蓝翔最热门的专业之一


摄影/张雷

另类网红

因为学习差,杨帆16岁那年初中没读完就辍了学。他外出打工,上工地,进工厂,到餐厅端盘子,KTV、酒吧做服务生,甚至回家扛起锄头种地。六年过去,22岁的他变得精瘦,有了一张与实际年龄不太相衬的脸庞,黝黑硬朗,棱角分明。他觉得这样混下去不是办法,“要有门能够养家糊口的手艺”。于是,今年1月,杨帆拖上行李,从黑龙江哈尔滨坐火车一路南下,停在了山东济南。

济南城不大,从中心城区往西北半个小时车程就到了二环边,再往外走就是荒僻的城郊和原野。北二环沿线,汽配城、物流园林立,重卡、工程车辆随处可见,废旧车辆打造的“变形金刚”在多年风吹雨打后像泄了气般矗立在街边,一股厚重的工业气息在空气中逸散。杨帆在蓝翔中路下了车,这条双向六车道,不久前刚被修葺一新的马路因坐落于此的山东蓝翔技师学院(改名前为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以下简称蓝翔)而得名,杨帆的目的地就是这里。

时隔六年重返校园,在这所应该称得上是中国最有名的技校里,杨帆成为电焊专业的一名学生,学费是父母掏的,多少钱他没有过问。他报的是短期班,学时只有三个月。选择电焊的理由很简单,“用处多,不愁找工作,实在不行,自己回家焊个什么东西犯不着求别人”。

班上各个年龄段的都有,年长的四五十岁,年轻的十五六岁。他操着一口地道的东北话说起,和他同宿舍的就有几个叔叔辈的同学,都已经结婚有了小孩,之前跟他一样四处打零工为生,现在“回炉再造”。按照培养计划,他们将在这里学习电焊、气焊、气割等相关技术,如果顺利,三个月后,他们就能进入电子设备制造厂、机械制造厂、建筑、维修等行业从事焊接工作。

过完春节后,学校尚未正式开学,杨帆提前还几天到校。他带了一只外皮脱落大半的篮球,一个人在空荡荡的球场上打球,运球、转身、投篮,球技娴熟,他决定好好珍惜这段短暂的校园时光。杨帆没有智能手机,用的是一台老人机,没有微信,没有QQ,没有任何社交工具,他说自己习惯电话联系别人,其实要联系的人并不多。

杨帆所在的电焊专业隶属于焊接学院,短期技能培训班均为三个月,还有两年到四年学制不等的长期班,学生都在位于蓝翔中路南侧的南校区。目前,蓝翔下设包括焊接、烹饪、汽车工程、美容美发等在内的9个学院,60多个工种,分布在东、南、西、北4个校区,除此以外,还有一个专门接待试学学生的试学校区。

开学前两天,各个专业的学生开始陆续到校,校园渐渐喧闹起来,学校食堂还没开餐,三三两两的学生结伴外出吃饭,购买生活用品,等到开学,他们就不能自由进出了。门口那个警惕性很强的门卫大爷也还没出现在岗位上,在年前第一次到访蓝翔时,他一眼就揪出了试图跟随学生队伍进入学校的我。长期以来,外界一直对这所网红技校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前来暗访者众多,还有人不惜以卧底的方式打入学校内部,试图揭开蓝翔的神秘面纱。


到蓝翔学习的外籍学生


2010年美国《纽约时报》的一则报道曾将这种好奇心推到了极致。该报道称,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与上海交通大学参与了一起针对谷歌、雅虎等公司的网络攻击行动。文章被转至国内后,引起了恶搞蓝翔的网络狂欢,蓝翔校方不得不出面辟谣,报道纯属瞎编,十分可笑。蓝翔真的如报道所说是有军方背景的“黑客基地”吗?为了一探究竟,2013年,一名记者假装学生报名潜入蓝翔电脑学院的网络技术班,经过20天的亲身观察和体验,还是没能找到所谓的黑客。但在成为网红的道路上,蓝翔从此越走越远。

在学校接待中心的大厅里,正对大门的墙面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奖状和用人单位的嘉奖书,隔着玻璃门的右侧则是几十台电子监控视屏,监视着学校各个角落的一举一动。在校生每人有两套校服——一套西装,上理论课时穿;一套实习服装,实践课时穿。最常见的实习服装是红黄相间的夹克衫,选用的是蓝翔校徽的颜色。

蓝翔学生常常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在公众面前的,他们身穿统一的制服,列出方阵,在蓝翔的广告宣传片里喊出那句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号:要学技术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作为低端、土里土气的代名词,“蓝翔生”后来成了网络段子,乃至影视作品里嘲讽、调侃的对象。蓝翔学生到底来自哪里、去往了何方?他们需要什么、获得了什么?在戏谑和解构中,这些问题往往被遮蔽和消解掉。

庞大的技工训练营

1984年,出生于河南虞城县的荣兰祥在山东济南创办天桥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即为日后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的前身,最初只开设了油漆与沙发制作技术、缝纫和美容美发三个专业。如今看来,当初选择扎根济南算得上一个明智的选择。作为省会城市,济南经济虽只能长期屈居第三,但工业基础较好,其所在的山东省中西部及周边的河南、河北等地经济相对落后,又都是人口大省,改革开放后,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要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农民变成工人,从农业进入工业。这些人没有受过多少教育,学得一技之长是他们在劳动力市场脱颖而出的最佳方法。正是他们,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构成了蓝翔的主要生源来源。

据校方接待人员介绍,蓝翔目前的生源主要是两个群体:一类是初中阶段辍学或者毕业的,年纪在十五六岁左右;一类是像杨帆这样,学历不高,打工几年后再返校学习的,二十几到四五十岁的都有。他们是属于挤不上独木桥的那群人,无法适应普通教育,被中考或高考挡在门外,而且,80%以上学生都来自农村地区,这一比例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在汽修实训中心,学生正在动手拆卸汽车配件。“把工厂搬进学校”是蓝翔的教学特色之一


如今,在蓝翔汽修实训大楼上用金色字体镌刻着一句话——“高工资就业是检验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学生上下课,往来食堂和宿舍的途中抬头便见。这句话,既是蓝翔对他们的许诺,也是激励。显然,农民出身的荣兰祥很早就抓住了他们的心理需求。

对蓝翔的学生来说,就业是最高目标,而要想高工资就业,当然就是学好技术。为了兑现承诺,帮助学生学好技术,蓝翔的做法是把工厂搬进学校。“就像荣校长说的,职业教育说白了就是花钱的教育,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就要反复地练习,那就需要投资购买设备。”学校办公室主任姜艳艳说。

所以,无论是学生还是访问者,到蓝翔首要参观的就是这些设备。在这里,你除了能看到曾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上最大的电脑机房,还有汽修实训中心整齐铺开的数百辆各式轿车,或者上百口铁锅同时冒出火舌、上百台挖掘机同时挥动机械臂的壮阔景象。

在西校区,蓝翔新近开办了一所十二年一贯制的民办学校——济南黄河双语实验学校,打出的口号是要成为济南的“衡水中学”。至少在管理模式上,蓝翔与衡水中学有共通之处,都是军事化、封闭式的,只不过衡水中学旨在高升学率,而蓝翔是为了高就业率。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蓝翔构建了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学生实行寄宿制,衣食住行都可以在学校解决。因此和很多学校不一样,拥有3万多在校生的蓝翔附近并没有发展出商业区。在济南跑了六七年出租车的司机告诉我,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自己很少拉到去蓝翔的活儿。在南校区图书馆和汽修实训楼之间的空地上,还养着一大群鸡,供烹饪学院和食堂使用。

姜艳艳原本在外做美容美发,2001年被蓝翔聘至美容美发学院。她用自己的专业举例介绍,“学校教务处给每个专业开了一门形象设计课,这节课什么也不用干,就是班主任领着学生上美容美发学院理发去。你的学生在我这理了发、干洗了、染头了,我就给你签字,交到教务处,这就满了课时。”姜艳艳很自豪地说,蓝翔8个专业加起来在校生至少有2万多人,学生一个月理一次发就够了,学生剪发又省了钱,专业实习又全是真人模特,在外面理发店当学徒,这样的机会绝无仅有。

从1984年创办以来,蓝翔培养了40余万各类技能人才,从办学之处的几间租来的教室扩张到如今的五大校区,在校生常年在3万人左右。即使在2014年沸沸扬扬的跨省斗殴事件里,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荣兰祥超生、育有六个子女的丑闻被挖出,半年内损失1.8亿元的蓝翔,招生仍很快恢复。在舆论的质疑声中,蓝翔就像一个巨大的工厂,输进学生,输出技工,运转不停。

文章作者

张从志

发表文章66篇 获得19个推荐 粉丝311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未来新工作

我们的优势 我们的机会

854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