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一个十二月党人之子的库伦行

作者:卜键

2019-07-04·阅读时长5分钟

98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713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近卫军上校沃尔康斯基公爵


尽管朝中没有人会承认,尽管大清理藩院及库伦办事大臣的行文中还保持着那种惯行的固执和傲慢,但也不难通过各种史料测知:清廷已对俄廷深怀畏惧。

这里还要说到叶名琛,当日名重朝野,以内阁大学士身份主管对外事务的两广总督。就在1856年初,在沙俄已被英法联军彻底打败之后,他对俄土战争的密奏送达京师。那是一份颠倒错乱到可笑程度的战况综述,比如说土耳其是俄罗斯的属国,又说亚历山大二世登基之后大得军心,一战令英法联军死伤十余万人,几乎全军覆没,还说到俄军已反攻入英国本土,引发巨大恐慌。这样的奏报,在叶相当是为了说明英军不足惧,而对朝廷必然带来另一种恐慌。该奏送达时奕山尚未离京,陛辞之际,君臣二人不会不议及叶的奏折,也不会不受到影响。

如果说在乾嘉两朝,清廷时而发生拒绝和驱逐外国使团的行为,是出自傲慢和偏见,那么从咸丰朝开始,这种外交避拒,更多的则是出于固执与畏怯。清廷会严令各地化解、阻拦“外夷”的进京图谋,封疆大吏也不愿出面,多令下属去搪塞哄骗。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后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咸丰帝逃往承德,即使在达成协议后也不返回。原因自然很多,其中不愿意与外国使臣见面,应是一个重要的梗。时势迁转,那些“碧眼胡”肯定不会三跪九叩了,可天朝从祖上传下来的礼仪怎么办?整不明白,那就一动不如一静,先留在承德好了。

外国人就没有担忧惧怕吗?至少俄国人有,不光沙俄外务部一直不愿与清朝闹翻,看似强悍霸蛮的穆拉维约夫也不无忧惧。

就在1856年初,即便已有了两次船队的大举过江,穆督仍然是极为谨慎,步步为营。去年9月间,他乘坐一条租用的海轮由黑龙江口至阿扬港,先是骑鹿,再坐狗拉的雪橇,12月15日才得以返回伊尔库次克。立刻听到中国不再允许俄船通行黑龙江的消息,说清廷为此从蒙古南部调集了大量军队,将驻守黑龙江两岸。穆督有些紧张,决定必须做认真的调查,恰好收到枢密院致清朝理藩院的公函,即派专差官沃尔康斯基动身前往库伦,假借递交公文之机,侦探相关军事部署和调动情况。

文章作者

卜键

发表文章165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1299人

国家清史专家、金学研究专家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夏日火锅

云南、北京、重庆、上海、广东

745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