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重生三部曲》:通往当代困境的后门

作者:孙若茜

2019-07-04·阅读时长5分钟

155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856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英国作家派特·巴克


1917年8月,英国诗人萨松发表拒战宣言,反抗国内政客操纵战事、无数年轻人白白送命的现实,被军方送进了精神病院接受“治疗”,《重生三部曲》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面对这个“病人”,精神医师瑞弗斯上尉是否应该将他治愈?其他“战争异类”呢?他们一旦“病愈”回到战场,无疑都会以稳定的精神状态奔赴死亡,因为除了职责,他们什么都不会记得,不思考,也不感觉。究竟什么是现代文明?英国作家派特·巴克通过小说发出了诘问。

《重生三部曲》是派特·巴克最负盛名的作品,包括《重生》《门中眼》和《幽灵路》三部,故事背景设定于“一战”期间的英国和法国,几位主人公虚虚实实、贯穿始终。1995年,《幽灵路》一出版就斩获了布克奖。如果以奖项作为一个划分的依据,伊恩·麦克尤恩、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朱利安·巴恩斯等人都是同序列的作家。相比之下,我们对派特·巴克知之甚少,或许是因为这部在英国已经出版了20余年的作品,前不久才在大陆出版了中文译本。

1943年,派特·巴克出生在英国约克郡蒂斯河畔索纳比的一个工薪阶层家庭,她曾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国际关系史,第一个孩子出生后才开始写作。1982年,她出版了第一部小说《联合街》(Union Street)。她早期的几部小说,都聚焦于英格兰北部和东北部的工人阶级女性,因此被文学批评界贴上了三个标签:地区性的、工人阶级的以及女权主义的。这促使她在写作上寻求转向,她说,贴标签不是什么事儿,但之后会变成别人读的是你的标签而不是你的书。


《重生三部曲》


《重生三部曲》就是她的转型之作。这部关于“一战”的小说没有将视域局限在英国国内,她写战场,也写后方,还写殖民地。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角色在小说中出现,而不再只瞄准工人阶级。书中那些主要人物绝大部分是男性,当然,战争本身也被认为是更具男性气质的。以上这几点已经足以撕掉派特·巴克身上的标签,不仅扩展了她个人的写作范围,还曾被《纽约客》评价为“扩充了英国当代小说的广度”。

撕掉标签的派特·巴克与此前就截然不同了吗?著有《帕特·巴克尔小说创伤记忆主题研究》的朱彦认为,实际上,她从未改变过自己的主题,她的写作只是在表面上发生了改变。她在早期的小说中写英国的工人阶级,包括妓女,是最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社会下层。在《重生》中,她笔下那些在战争里备受创伤的人,想反对战争而被送进精神病院的人,依然是被当时的社会边缘化的人群。派特·巴克所表达的,始终都是对被边缘化、被他者化、被缄默的人的关注,战争和暴力对人造成的创伤是她一贯的主题

《重生三部曲》之后依然如此。2000年,派特·巴克的小说《另一个世界》(Another World),写的就是一个从“一战”战场归来的老兵,被战争伤害,又将创伤传递给他的家人,儿子、孙子。因为一个从战场归来的人在家庭中的表现通常是有别于常人的,所以伤害会蔓延到孩子身上,一代一代。

派特·巴克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她之所以会想写一些关于“一战”的东西,和她的家庭有关。她的外祖父“一战”时曾在阿尔贡作战,并在那时患上了弹震症,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那些关于战争的故事以及他身上的刺刀伤痕都存在于她最早的记忆中。更重要的是,她的家庭并不特殊,在英国,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参加过战争的成员,没有人能摆脱战争的影响。

文章作者

孙若茜

发表文章103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709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夏日火锅

云南、北京、重庆、上海、广东

745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