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拍黄瓜简史

作者:黑麦

2019-08-02·阅读时长4分钟

157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349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插图 赵阳)


凌晨3点,大洋路市场的黄瓜道(市场内道路名称)都会聚集着数十辆装满黄瓜的卡车,它们与西红柿、萝卜一样,是大批餐饮场所的主要消费食材,这样的场景在新发地、大红门等批发市场屡见不鲜,每看到这样的盛景,便知道,夏天到了。整箱嫩绿的黄瓜,等待着厨师的采买、装车,接下来,它们中的大多数,将会被送往后厨,接受凉菜间的洗礼。

“拍黄瓜”这道凉菜因粗暴的做法而得名,做法极简,即便是刚入行的凉菜厨师,也能在一分钟内轻松完成菜品。但拍黄瓜也是一道做法极为不标准的凉菜,随便走进几家小饭馆,便会吃到形味各异的拍黄瓜。然而,它也是一道堂食点单率颇高的菜,在众多小饭馆中能跻身前十,与如今极为常见且标准化的宫保鸡丁、鱼香肉丝等炒菜一并。

这凉菜的销售业绩很高,却常常不被重视。在“大众点评”的页面上,也极少有人提起,或是为此动笔写出上百字评论。多数人点它,无非是为了开胃和清口,在外卖平台上,较少的销售量似乎也印证了它被边缘化的名声。

在我家楼下的兰州饭馆里,拍黄瓜只卖8块钱一盘,香油和熟芝麻的覆盖,让这道菜别具风味。根据厨师李师傅的回忆,他所毕业的烹饪学校的老师,只用了10分钟的时间便讲完了三道北方凉菜的做法,分别是花生拌芹菜、糖拌西红柿和拍黄瓜,那位老师的教学态度很明显地表示出他对这些凉菜的不屑。李师傅说,学校更重视宫保鸡丁、大盘鸡这种大众菜,还实践过几轮考试,学校认为只有这种经典菜品,才能表现出烹饪的精髓。

但也正是因为这种轻视,拍黄瓜削不削皮,有没有香菜,滴几滴香油,拌不拌蒜末,带不带花生,放白糖还是白醋……都从未被正式定义,或许也是因为脱离了教学体系,才让这盘凉菜显得生动有趣、各显神通。

文章作者

黑麦

发表文章231篇 获得5个推荐 粉丝2330人

沉迷于对抗中年危机的美食作家,对groove着迷的音乐编辑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从卡萨布兰卡启程

645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