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赛
2020-03-11·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675个字,产生41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插图 范薇)
据美国人的统计,每个人一生之中,有15%的几率经历一次天灾或者人祸。如果你把个人的灾难包括进来,比如严重的车祸、亲人的死亡等,风险的几率会增加到2/3。
心理学家认为,在突发灾难面前,人们通常会经历双重的崩塌。第一层是物理世界的崩塌,你觉得这个世界不再安全。第二层则是心理世界的崩塌,我们之前形成的关于自己、关于这个世界的概念系统会遭到严峻的挑战。比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对风险的信心会遭到重击。同样遭到重创的,还有一个人的价值感,即一个人认为自己的世界是可以理解的,人生是有价值的,以及有意义的。
也就是说,这种时候,很多人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之前我们关于世界的那些已知的、舒适的假设都不成立了,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新的假设。
我记得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初期的愤怒感。一开始我以为我愤怒的对象是那些无能的官员,但后来才意识到,我更深的愤怒在于自己的无能为力,我无法控制这些可怕的事情发生。它们就这样发生了,而我什么也做不了,只能任其发生。
在《确定性的寻求:关于知行关系的研究》中,美国哲学家杜威写道:“人生活在危险的世界里,便不得不寻求安全。”人寻求安全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与四周决定他命运的各种力量进行和解,于是从祈祷、献祭、礼仪、巫祀中发展出了宗教。另一种途径是发明许多技艺,通过它们来利用自然的力量,于是发展出了科学和技术,哲学与艺术。由此,人类历史可以被理解为我们对抗不确定性或寻求确定性的长久努力。但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我们从未真正成功过。
事实上,有限的人,在无限复杂的世界里生存,鉴于我们永远不可能获得完全的信息和知识,我们只能在确定与不确定之间,在知道与未知之间做决定。
对我们的祖先而言,他们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危险的野兽、恶劣的气候、疾病、其他部落的攻击等等。
今天,现代人的不确定性更多来自于亲密关系、职场、股市、经济形势的起落、健康问题、气候变化等等。
几十万年过去了,我们在控制自身、控制环境和控制命运方面,到底是在朝好的方向,还是坏的方向发展呢?
发表文章232篇 获得98个推荐 粉丝4068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