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港口冷链之困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20-03-11·阅读时长12分钟

148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475个字,产生1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2月4日,宁波舟山港口停泊的货轮


记者/郜超

匮乏的码头运力

在外面远眺,码头内堆积的集装箱远比想象中高大,一层层集装箱,似重峦叠嶂。一路在卡车司机小坤的驾驶室内看过来,大多数“集装箱山”堆到四层,少数堆到五至六层,如果以每箱2.5米的高度计算,这些“山峰”都在10米以上,颇有压迫感。“这最多能堆多少层?”驾驶座上,司机小坤盯着码头戒备森严的闸口,一只手搭着方向盘,头也没回地告诉本刊记者:“七层最多了,再多路面承受不住了。”

这里是受疫情影响,货物堆存状况严重的天津港。本月,多家船运公司发布公告称,上海港、宁波港、天津新港等地码头的冷藏箱容量饱和。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网站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月19日,上海、天津两城港口的冷藏箱箱位已满,宁波舟山港的使用量也达到7成以上,之后一直未见更新。

港口爆仓的直接原因出自流通环节,根据G7智慧物联发布的数据,目前全国长途整车货物的运输流量只恢复到去年旺季11月份的43.1%,2月25日,全国零星货物的物流流量仅为去年的10.8%。

在这条超负荷运行的物流产业链上,码头是承揽海运物资的起点,将货物存储在码头只是权宜之计,真正发挥贮藏作用的是港口区附近的冷库。天津港的肉类进口量在2018年底,已经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其中60%为冻猪肉。承接天津港,运输这些冻猪肉的环节即冷链物流,冷库则是贮存冷链货物的仓储中心。对于货主而言,以一吨冻猪肉为例,一年需要支付给冷库的仓储费用仅数千元;但如果货物滞留在码头,同样的费用只能支撑一个月左右。如果说货主需要在码头和冷库两点之间与成本赛跑,卡车司机就是唯一的赛道。

与此同时,天津港仍然在不断扩容。今年元旦以来,天津港集团先后四次为港口的冷藏箱堆存能力扩容,累计增置了超过1600个冷藏箱插座,然而最新的官方数据仍显示港口冷箱堆存量爆满。在码头内,冷藏箱有专门的堆存区,冷藏箱需要接通专门的冷藏箱插座。插座电压一般为三相四线制400伏特级电压,为冷藏箱装载的海鲜、猪肉、药物等产品提供不间断的低温保存环境。由于电力传输的局限,冷藏箱的堆存容量并不能无限增加,冷链物流也不允许其他型号的卡车补位。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0篇 获得5个推荐 粉丝47964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应对不确定性

流动时代的危险与机会

969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