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越轨少年:结伴长大

作者:王海燕

2020-05-20·阅读时长13分钟

796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816个字,产生5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进入青春期后(通常在初中或小学六年级),孩子对同伴的重视会渐渐超过对待父母师长


越轨少年的聚集

大多数孩子刚跟吴志娇接触时,都是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谨慎,抗拒,一言不发。实际上,就算他们说出同伴的情况,吴志娇也无计可施,她可找不到他们。吴志娇是北京市海淀寄读学校的驻校社工,这里的孩子大多有过不良行为,乃至轻微违法犯罪。在全世界的青少年越轨行为研究中,同伴都被视为与他们不良行为最强相关的因素之一。

因此,了解孩子们的朋辈交往情况,这是吴志娇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也是最难的。但也有一些特殊的契机,他们会主动在吴志娇面前展现自己的人际关系。有一次,一名刚刚入学海淀寄读学校的学生李刚,主动问吴志娇:“××是在你们那儿参加活动吗,我能去吗?”他知道吴志娇所在的机构,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务所,常年跟海淀区公检法系统合作,在为一些涉法涉罪的未成年人提供帮教服务,强制他们参加社工设计的集体活动。

李刚一问,吴志娇就明白了,那个孩子是李刚的老朋友,并且是他想要结识的人。吴志娇答应了他,在那之后一段时间,即使是周末的空闲时间,只要那个孩子在场,李刚总会如约而至,和大家一起爬山、清理城市垃圾、为弱势人群提供服务。吴志娇明白,是那个孩子,而不是社工或者活动本身吸引了李刚。他们会在活动结束后,一起离开,一起吃饭。

后来,花了一段时间,吴志娇才弄明白两人的关系。转到海淀寄读学校前,李刚上初三,脾气暴躁,经常跟人打架,也参与过打群架,在原来学校的所在年级,属于出名的刺儿头。虽然还在上学,但李刚跟父母关系不好,课余很少在家,那个孩子正是李刚在校外的朋友之一。他跟李刚年龄差不多,但早已辍学,在街头少年里,地位比李刚略高一筹,两人经常一起活动,但关系并不密切。

找到吴志娇时,李刚不久前才转学到海淀寄读学校。她猜,一是因为没有玩伴,二是想要向新的同学证明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李刚才想要更多地跟那个孩子接触。从行为上来说,那个孩子的越轨程度比李刚更严重。根据一般的经验,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交叉感染”,互相影响,双方变得更出格。

但她并没有阻止李刚,事实上,后来两人也的确没有产生更密切的关系。李刚在海淀寄读学校做了主持人和班干部,开始变得开朗活跃,繁忙起来。吴志娇接触到的这些孩子,伙伴关系都非常复杂,关系变化的理由也千奇百怪,有的是因为男友或女友,有的是一句话触怒了对方,有的仅仅是新鲜感。但她说,重要的是,要相信他们会自我权衡,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朋友。

在松弛的状态下,这些孩子会展现出不一样的状态,比如长期来看,社工事务所开展过一项名叫“城市历奇”的活动,其中一个活动内容是,社工们带着服务的孩子,到公共场合免费发放暖宝宝。为了鼓励孩子们,也为了拓展服务对象,社工经常会开放带朋友的名额。吴志娇记得,一名叫曾志鹏的孩子就带过很多同学过来。

曾志鹏是来京务工子女,在吴志娇的印象里,他前几次独自参加活动时,手里的暖宝宝总是送不出去,非常失落,第三次才全部送出,之后就开始申请带朋友前来。他带到活动中的第一个朋友,也是一名外地务工人员子女。在活动中,两个人一开始并没有显得特别亲密,相反,都是各玩各的手机,直到曾志鹏手里的暖宝宝都送完了,而朋友还一个没送出去的时候,他才上前去帮忙。

文章作者

王海燕

发表文章133篇 获得12个推荐 粉丝2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突破成年人的包围圈

同伴与成长

1014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