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20-05-20·阅读时长9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869个字,产生9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死亡诗社》剧照
文/陈祉妍
童年的同伴关系
幼儿的同伴关系通常表现在游戏之中。从最开始需要成人陪伴的游戏,逐渐发展到儿童独立沉浸在游戏中,不论是挖个沙洞,还是搭建城堡,儿童有了自己的游戏目标。在从大人陪伴的游戏到同伴合作游戏之间,有一个过渡阶段,是平行游戏。这个阶段的互动很奇妙:儿童并不是与同伴合作,他们没有一起搭建城堡或是过家家,两个人之间的沟通很少,可是在这种陪伴里却又彼此需要。
同伴的陪伴带给人强烈而持久的乐趣。从小孩子身上,我们就可以看到,同样一个游戏,如果是自己玩儿或者大人陪玩,倦怠会更早来临。但是如果有恰当的同伴,就会乐此不疲,玩个没够。成人陪伴与同伴陪伴之间的不同值得我们思考:为什么成人难以成为幼儿游戏最佳的陪伴?是因为对于儿童来说,我们太过有目标、太过追求效率、不能欣赏儿童角度的乐趣?无论如何,这件事对成人的要求颇高,但是许多同龄的孩子随随便便就能成为给儿童带来无尽乐趣的同伴。
儿童阶段的同伴关系,可贵之处在于较少受到社会身份的约束。在海滩、在儿童乐园里,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偶然的相聚,在一起快乐地玩耍。你或许会说,孩子到哪片沙滩、哪个乐园去玩,本身受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但是这种区分至少是不严格的。对于越是幼小的儿童之间的游戏,成人的约束也越是宽松。跨越阶层的友谊更可能产生在这个年龄段。《射雕英雄传》里郭靖与拖雷结拜兄弟,拖雷送了郭靖黄金项圈,郭靖送给拖雷家里做的汗巾,背后是两个社会经济地位差异悬殊的家庭。童年时代的同伴关系跨越了很多人为的标签。是不是越临近生命源头,我们越是相像,甚至越是能彼此包容?
随着成长,同伴关系变得更有选择,而这些选择也有益处,因为越来越侧重性格、爱好等内心特征。幼童没有多少自由活动的半径,成人把他们带到哪里,他们就在哪个环境下遇到同伴。因为邻近而有机会结识,是同伴关系形成的基础条件。所以,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和哪些人成为朋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儿童所居住的社区、所在的学校和班级这些因素的影响。随着人长大,自由生活的半径越来越大,也就有更多的机会主动选择朋友。
在小学阶段,儿童甚至不太明白什么是好朋友。我们在调查问卷中询问小学生有多少个好朋友,会发现年级越低,这个答案越是让人迷惑。有的孩子回答,我有200个好朋友——他几乎算上了他认识的所有同龄人。有的孩子回答,我有31个好朋友——实际上是因为他们班一共是32名学生。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一个孩子这样回答,并不仅仅意味着他对好朋友的理解是宽泛的,同时也意味着他的人际适应还不错。
发表文章6040篇 获得7个推荐 粉丝47964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