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叶永烈的科幻时代

作者:苗千

2020-05-20·阅读时长6分钟

148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331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开设了文学、科技、英语、数学四个读书班。每星期日请一些作家、老师、科技人员给孩子们讲课或介绍读书方法。图为儿童科普作家叶永烈在辅导小朋友读书(张耀智 摄/新华社供图)


2020年5月15日,著名作家叶永烈在上海病逝。回顾叶永烈走过的80年人生道路,我们会发现他的生命总是与写作相伴。他一生中从事过多种行业,从电表研究所职员到电影制片厂编导,再到专业作家,转变之大令人惊叹。而无论做哪一种职业,他又始终没有失去过作为一个天生作家的自觉性,始终笔耕不辍,留下了涉及中国社会各个领域总共3500万字的180多部著作。

出生于1940年的叶永烈,早年一直生活在动荡之中。无论是职业选择还是写作内容,都深深受到了当时社会形势的影响。作为一个天生的作家,他又一直受到内心的驱动。叶永烈从11岁起就开始发表作品,19岁开始写作第一本书。20岁在北京大学化学系求学期间,他就成为了著名系列科普著作《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之一。

在进行科普写作的同时,叶永烈也开始尝试科幻作品的写作,后来成为了几代中国人科幻启蒙读物的《小灵通漫游未来》,正是叶永烈在60年代开始创作的。时至20世纪80年代初,科幻作品作为“精神污染”被全社会禁止,叶永烈转而进行“观点正确,史实准确”的纪实文学创作,出版了如《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陈云之路》《叶永烈采访手记》《星条旗下的中国人》《胡乔木传》《马思聪传》《傅雷与傅聪》《梁实秋的黄昏恋》《“四人帮”兴亡》等一系列著名作品。根据叶永烈自己的统计,他创作的科普科幻作品总计有1400万字,而纪实文学作品总计有1500万字。这样惊人的创作数量,源于一位作家一生的辛勤工作。

叶永烈作品的数量如此之多,涉及的范围又如此之广,若是只讨论其中的科幻作品,未免太过偏狭。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的科幻作品对于科幻在中国百余年来的发展,起到了极为关键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叶永烈在一个堪称荒凉的时代,为几代中国读者创造了一片科幻的绿洲,激励了后来一批中国“新生代”科幻作家的出现。叶永烈和他所处的特殊时代,以及他的科幻人生,值得我们认真回顾和思考。

从1961年起,在写作《十万个为什么》获得成功之后,叶永烈就开始创作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这部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科幻小说在特殊年代并没有获得发表的机会,要一直等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科幻迎来短暂的春天,才终于和它的读者们见面。从科普写作到科幻写作,除了叶永烈作为一个作家自觉的创作驱动力之外,科幻作品在20世纪初期首次进入中国的历史,也必定给了他巨大的激励。

文章作者

苗千

发表文章326篇 获得7个推荐 粉丝3967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突破成年人的包围圈

同伴与成长

1014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