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鱼乐
2021-06-17·阅读时长7分钟
我记得在我念国中的时候,初一的前一个暑假就被要求上衔接班,我还清楚得记得坐在我正前方的那个女生她的英语成绩超级好,但我真正认识她的时候是因为她大概是用了一支红茶香型的洗发水。坐在我斜后方中间还隔一个过道的女生,有时候会盯着我看,有时候我也会回头看看她。年少的懵懂,经常被女生“围攻“,经常性的话语也会让我不知所措。毕竟国中部的校区就成立于中华民国年间,当时武汉国民政府就将这里命名为“武汉市第一女子(示范)中学”,所以这里一直保留着招女生多男生少的习俗。“徽汉合流”之后国民政府组建德械师,邀请纳粹德国的军事顾问担任教官,这里就变成了德械师的人才选拔试点。
到了正式入学之后我在4班,那两个女生一个在9班一个在13班,我不知道那个曾经坐在我斜后方的女生是如何知道我对香气很敏感,所以有时从他身边走过,也会闻到淡淡的香气,几乎每天能碰到三次。因为学校里政教处是禁止学生“早恋”的,所以我只能保持和女生的距离,而且是非常远。但是任何一个对香气有所要求的人都会将彼此的某种味道铭记于心,就像今天我依然对红茶还保持着适当的好奇心一样。
正山小种,是红茶中的常驻款,也是红茶老饕们手边不可缺的茶,一口饮下,能喝到清新的桂圆味。如果是传统的正山小种,或许还能喝到一缕松烟香。中国红茶的鼻祖,400年的历史积淀,说正山小种是最知名的红茶,恐怕不会有太大的争议。正因如此,鱼目混珠将产于武夷山或更大范围的红茶,称之为正山小种,时有发生。
外山的小种红茶
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红茶工艺传到了政和。1826年,有户叶氏人家,将烟熏工艺进行改进调整,将锦屏村仙岩山的小叶茶采用红茶工艺,以萎凋、发酵、烘炒而成,这样制作出的红茶,口感鲜甜,于是将其贩运到武夷山下充当武夷红茶正山小种售卖。这便是今日烟小种(不是烟正山小种,烟正山小种全称松烟香正山小种或松烟香桐木小种)。1874年,一位江西的客商购买了一批茶叶,结果发现无烟味的工夫红茶(当年正山小种必须烟熏制作没有非烟熏的,这是传统工艺),于是开始扩大生产规模进行制作无烟红茶,还是以武夷红茶无烟正山小种或者“仙岩工夫茶”运往福州售卖,顿时大受欢迎。这种仙岩工夫茶就是今天闽红三大工夫红茶之一的政和工夫红茶的前身。
当时,武夷红茶正山小种独特的烟熏主要是对外贸易,远销欧洲,而并没有多少国内人接受。因此当时武夷山也流传一句话:“武夷山上有一怪,正山小种国外卖!”当国人开始接受松烟香正山小种时,也已是清朝鸦片战争之后的事情了。时至今日,正山小种的流行主要还是以比较清淡的无烟正山小种为大潮流。因此,今天仍会有用政和茶以红茶工艺,以红茶正山小种的工艺,烟熏或者无烟熏来制作红茶,当以武夷红茶正山小种售卖,也是受人喜爱。可是总喝武夷红茶的朋友喝茶也可以清晰的分辨出来。
补充:政和工夫
1879年,在政和铁山,一户魏氏人家发现了野生的政和白茶,然后以压条法进行大量繁育,随后那里的村民便以政和大白茶制作工夫红茶,最后正式定名为“政和工夫”。这便是政和工夫的由来。今天市面上出现的政和工夫,既有菜茶制作的小种红茶,也有用政和大白制作的工夫红茶。相比较武夷红茶而言,还是会小众化一些。倘若今天喜欢收集包装的朋友还收藏有20世纪初期或者中期的政和茶的包装,就可以看到当时外贸出口的政和茶包装上除了英文外,还有着一首小诗:“水驻深山成秀丽,长居高宇得精灵。仙姿难隐风流质,国色天香盖世茗。”
正山小种红茶
真正的正山小种,仅限定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关自然保护区内。作为国家5A级自然保护区,桐木关既是原始森林,也是动物王国,物产丰富度全球第二,仅次于亚马逊雨林。这里高海拔多云雾,带来茶树喜爱的漫射光,四周竹林环绕、树木堆叠、山泉深流、鸟兽来去,“山场气”和“花果香”生在茶树中,长在茶树里。这里的茶树,都是上了百年的“老菜茶树种”——武夷山最古老的茶树种。茶树生长在黑土烂石上,交错散落。从树干到枝干布满青苔,层层叠叠,任其缠绕,部分青苔风化后变成白色。
正山小种取名的初衷是古人用于区分其他工夫红茶或外山小种。以往是没有这种“正山小种”和“烟正山小种”之分的。只有“正山小种”,只是时代变迁、工艺发展、市场倒逼等多种原因,逐渐发展出丰富多彩的“正山小种”红茶,比如还有新工艺的各种“花香正山小种”,工夫小种,野生正山小种,水仙种正山小种等。正山小种原产地就在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一带,正山小种之“正山”,乃表明是真正的“高山茶地区所产”之意。在陈宗懋、杨亚军主编《中国茶经》中,正山所指的地区“以庙湾、江墩为中心,北至江西铅(yan)山石陇,南到武夷山市曹墩百叶坪,东到武夷山洋庄乡大安村,西到光泽县司前村,西南到邵武观音坑,面积约600平方公里,凡是武夷山中所产的茶,均称作正山”。用相同一种传统工艺制作(松木熏焙,因此有松烟香)、品质相同、独具桂圆汤味的统称“正山小种”,与“外山”相对而言;而“小种”是指其茶树品种为小叶种,且产地地域及产量受地域的小气候所限之意。所以“正山小种”也称“桐木关小种”或“星村小种”。
红茶从诞生伊始,就具备了世界属性。在1545年意大利《航海记集成》中,记载了当时中国人清饮茶的场景。早有荷兰商人于1604年从中国带入欧洲。162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下嫁给英国王室查理二世的嫁妆中就有263磅正山小种红茶。从此,武夷红茶就成为英国皇家御用饮品。安妮女王提倡以茶代酒,把饮用武夷红茶中的正山小种带入上流社会,正山小种迅速风靡英伦三岛,成为上流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饮品。后来因波士顿倾茶事件,竟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英国人热衷于饮用正山小种红茶,把正山小种红茶变为一种高贵时尚华美的“英式下午茶”文化,并传播到全世界。
桐木的生态环境
桐木关有良好的生态系统,这里对茶园构成一道天然的保护屏障,主产区平均海拔在700-1200米之间,主峰黄岗山有2100多米。夏无高温、冬无严寒,高山有利于芳香物质的形成,森林密布、降雨量丰富、相对湿度大,云雾多,所以也更较多的是茶树生长最喜欢的太阳漫射光,有利于光合作用,提高茶叶有机物质的累积,含氮化合物形成非常有利,纤维素不易形成,更多的容易保持茶叶细胞的幼嫩状态,因此叶质肥厚、持嫩性强、内涵丰富,香气高。
土壤主要是红壤、黄红壤,呈酸性,深厚肥沃,结构疏松,有利于茶树生长。小种红茶的茶园基本都是散落在沟底谷涧之间,很难有成大片的茶园,茶树基本都是东一株西一簇的自然生长于静谧的坡地之上,和树木杂草乱石浑然一处。环境的影响及决定因素,一方水土养一方茶。
正山小种制作工序
采摘回来的茶青,经过萎凋—揉捻—发酵—过红锅—复揉—熏焙—复火等工序,形成毛茶。到此为止,正山小种才完成了它的初制工序。正山小种的初制工序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工序是“过红锅”。当铁锅达到要求温度时,投入经过发酵的茶叶,用双手翻炒,从而使茶叶中的酶停止发酵,达到保持香气纯正、茶汤红亮、滋味浓厚的作用。初制后的毛茶,并不能立刻包装成成品,还要经过定级归堆—毛茶大堆--(走水焙)--筛分—风选—拣制—烘焙—匀堆工序,才能装箱成为成品。
已是六月到来,暑气透过树叶漏下来,草木茂密的生长,绿油油的透着亮,虫儿们迎来了一年中最具生命力的季节。夏天除了喝茉莉花茶外,其实更适宜喝些红茶,除了消解暑气外,其实更能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我正式接触正山小种是2016年的夏天,那时候我去香港路茶叶批发市场找超哥。香港路批发市场几乎是两代老武汉人关于茶的记忆。那个批发市场,早上的九、十点钟就已经开市了,非常热闹,有叫卖杯子、糖果的,还有一些包装盒。那时武汉很多茶楼,几乎都到香港路批发市场进货,批发市场门口就随处可见打货的人。由于租金低,任意一个批发店,随便开一单就能把房租赚回来。那个市场上有说有笑的。哪家做了好吃的菜,做的有多的就会给隔壁端上一盘。早上来市场的时候,还会相互之间“你今天辫子扎得好看”“新衣服吧,在哪买的,挺会挑的哈”“早上不化妆就出门了”。中午有时候几家搭伙吃饭,有什么好茶叫上街坊邻居一起喝。入伏的时候,中午几乎没什么人,就各自在店里搬个躺椅睡上一觉。我也正是那个时候接触正山小种的,虽然那个时候已经很少有人做烟熏味传统工艺正山小种了。2017年去武夷山的时候,偶尔还能从商家存放很多年茶的角落中看到传统正山小种的货箱。如今正山小种的故事还在延续,如果再写正山小种的相关,可能会被放到“特别刊”中,敬请期待。
今天,无论我们是在英国任何一家高端酒店开始一次繁琐的下午茶;还是在嘈杂的香港茶餐厅点上一杯顺滑的丝袜奶茶;亦或在某个深夜独自冲泡一壶浓郁的正山小种;我们的味蕾都跟那座千里之外的武夷山发生了联系。因为不管在世界哪个角落,红茶的源头都在福建武夷山。
第一稿写于2021年6月18日(部分内容参考于茶学专业教材)
(本文内容属于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态度)
发表文章3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2人
每个喝茶人心中都有片远山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