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香奈儿与斯特拉文斯基:擦肩而过的永恒

作者:孙健

2022-02-17·阅读时长8分钟

1569人看过
即便已在各自的人生擦肩而过,但留下的回忆或许仍留有余温,一种不应在众人面前展示,但又真实存在的情感余温。


*本文为「爱乐」原创内容



香奈儿和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提供了一些佐证,其中牵引出的创作风格的变化,很难不让人浮想联翩。即便在各自的人生擦肩而过,但留下的回忆或许仍留有余温。






文 | 孙健

杰出艺术家之间的爱情,常常裹藏着炙热爱火,就像不可遏制的创作灵感,可能来得快去得更快。当然,大多数情况下,作品的细部无需一一宣之于口,感情这种私密之事就更是如此了。

这大约可以解释我们在解读斯特拉文斯基与香奈儿关系时遇到的困惑——现实远比电视剧和电影来得复杂多变、节外生枝。如果以电视剧来类比,斯特拉文斯基与香奈儿也未必是各自剧集中的男女一号,擦肩而过或匆匆离开,显然更为贴切。

香奈儿与斯特拉文斯基/《香奈儿秘密情史》剧照

一位是划时代的20世纪作曲巨匠,另一位是20世纪时尚界的风向标,我们的确期待着他们曾发生过什么不一样的爱情故事。这种期待因为时间线的临近,恐怕比乔治·桑和肖邦还更浓烈一些。

斯特拉文斯基与香奈儿曾建立起非同寻常的亲密关系。这并非空穴来风,可以先走马观花,看看他们二位在事后是如何评价对方。香奈儿传记中的说法是,“一个夏季,欲壑难填,灵感共鸣”。斯特拉文斯基的说法就像他契诃夫式公务员的派头,“由于佳吉列夫当时资金匮乏,《春之祭》唯有在其朋友的支持下才能演出。我想特别提到嘉柏丽尔·香奈儿,她不仅慷慨地帮助解决投资,更以她举世闻名的女装设计,积极参与到戏服制作中”,如此工整甚至略带刻板。

斯特拉文斯基

有必要说明的是,斯特拉文斯基一板一眼的说法来自他于1935年出版的自传。我曾仔细阅读过此书,提到香奈儿的地方只此一处。而且,是夹杂在描述佳吉列夫的俄罗斯芭蕾舞团之中,不细看真会把香奈儿的短促出场理解成“朋友的朋友”的义举,极具迷惑性。而实际上,两人之间的关系远比斯特拉文斯基与香奈儿的事后总结更丰富、更生动,就像潜藏于海平面下的巨大冰山。换句话说,两人越是点到为止,越让人无法到此为止。




关于那个夏天,关于《春之祭》




斯特拉文斯基与香奈儿的关系,可以追溯到1913年夏季,或者更具体地说,是划时代之作《春之祭》在香榭丽舍剧院的首演。据《斯特拉文斯基访谈录》(以下简称《访谈录》)里作曲家本人的说法,“我所听到的,就其演奏而言,并不坏”,作曲家拉威尔也对作品给予了肯定。但出席首演的作曲家德彪西显然不这么看,他说斯特拉文斯基像“一个年轻的蛮子”,《春之祭》则是“极不寻常、狂野的东西”。

舞剧《春之祭》(2018)剧照

负责任地说,德彪西基本可以代表当晚到场的大多数观众。他们既接受不了“舞蹈之神”尼金斯基充斥着挑逗味道的舞蹈,更无法接受斯特拉文斯基粗犷、喧嚣的先锋音响。当加特林般嘟嘟作怪的音乐塞满了剧院的各个角落,观众能回报的,也只有炸开了锅的嘘声,酿出名震艺术史的首演大骚动也就不难理解了。通过《访谈录》,我们也能多少感受到斯特拉文斯基的慌张,他说道:“当剧烈的叫嚷声响起来的时候——轻微的叫嚷声从一开始就有——我就离开座位,到了后台,在右侧幕站在尼金斯基的身后。尼金斯基站在椅子上,几乎要被观众看见,大声叫嚷着指挥舞蹈节目。”毕竟,没有哪一位伟大的作曲家想要经历喝倒彩的失望首演。

香奈儿也出席了这个充满了喧哗与骚动的首演之夜,并留下了“他身材矮小,不到一米六的身高,虽然很年轻,却已显露秃顶,衣着优雅而倨傲”的印象。这是一个有褒有贬的评价,好像有些纠结。一方面香奈儿肯定了斯特拉文斯基的衣品,一方面又对他的秃顶、身高颇有微词。只是此时香奈儿还不知道,她与斯特拉文斯基的关系,会牢牢捆绑在《春之祭》这部作品上,一切才刚开始。

《春之祭》的舞台设计大胆新奇,舞蹈极具张力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香奈儿对友人、尤其是俄罗斯友人的慷慨资助,这其中也包括创办了俄罗斯芭蕾舞团的佳吉列夫。《春之祭》之所以能重返舞台,与佳吉列夫、香奈儿的慧眼识珠不无关系。在《春之祭》混乱的首演夜,当斯特拉文斯基与尼金斯基、佳吉列夫共同下饭馆时,佳吉列夫就说出了一句惊人之语,“(首演的情况)正是我之所求”,他深知负面效应也是很好的广告,堪称营销鬼才。而佳吉列夫优秀的艺术洞察力也启发了香奈儿。一战后伴随着大量俄罗斯人的迁移,烂漫的俄罗斯情调也成为了欧洲人的宠儿,那些精巧夺目的舞台风格、尼金斯基的舞蹈以及斯特拉文斯基怪诞的音乐,都让香奈儿大受震撼,产生了心灵的涤荡。

《时尚先锋香奈儿》剧照

于是七年后,在《春之祭》的筹款晚会上,当中年的斯特拉文斯基与香奈儿相遇,后者不可避免地被这位在欧洲声名鹊起的杰出女性所吸引。香奈儿的事后评价似乎仍有些桀骜不驯,称斯特拉文斯基“老鼠一样的大鼻子底下有一撇小胡子。他年轻,羞涩,喜欢我”。但谁要求艺术家就一定是风度翩翩的帅哥呢?既然其貌不扬的毕加索会让香奈儿欣慕不已,那么在音乐领域同样大刀阔斧的斯特拉文斯基,显然也已具备这种难以忽视的吸引力,那可是源自于音乐的深沉力量。

事实胜于雄辩。在1920年12月《春之祭》的复演中,香奈儿起到了关键作用,据说还曾向佳吉列夫赠送了达三十万法郎之巨的匿名礼品。这个数字尚可商榷,但帮助是实实在在的,也一举奠定了她在斯特拉文斯基心中的位置。但香奈儿对斯特拉文斯基的最大帮助,却不是他在1935年自传里轻描淡写的《春之祭》,而是对两人来说更私密、也更重大的情感事件。

《香奈儿秘密情史》剧照




关于灵感共鸣以及后续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对斯特拉文斯基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期间,他的私人财产被没收,弟弟与保姆先后死去,妻子凯瑟琳的身体也开始走下坡路。换句话说,他从战前因《火鸟》成名,无可避免地转向了人生的至暗时刻。

在斯特拉文斯基如此困顿之时,香奈儿成了他的解局人。得知他的糟糕境遇后,香奈儿主动提出让作曲家一家暂居到她位于巴黎近郊嘉尔西的“绿色别墅”里。除了基本的衣食起居,斯特拉文斯基还获得了可供安逸创作的舒适琴房,这对彼时已过惯了颠沛流离生活的流亡者,不啻于是天堂。这种经历,似乎同柴科夫斯基与梅克夫人有些相像,但艺术上的相互吸引、面对面的亲切交流,又是老柴和他的多年笔友所完全没有的。

《香奈儿秘密情史》剧照

而后的剧情就不难理解了。两位同样热衷于前沿艺术的先锋“工作狂”,开始在同一个屋檐下相处出了一段微妙的情愫。除了忙于各自的事业外,两人也在休憩片刻共处,一起谈论着贝多芬、瓦格纳与斯特拉文斯基的故土……这些话题,无不吸引对艺术以及斯拉夫满怀憧憬的香奈儿。而久卧病榻的妻子凯瑟琳,也无意中为两人的独处制造了机会,即便她已觉察出丈夫与女主人之间存在的炙热情感,但对两人在艺术上的共鸣恐怕也无能为力。可能在斯特拉文斯基眼中,香奈儿身上散发出的艺术生命力已远远胜过了妻子的孱弱之躯,这是一场开始就分出胜负的情感对决。

《香奈儿秘密情史》剧照

但两人的传记似乎都在刻意撇清过度的亲密关系。香奈儿这边的传记指出,“没有证据显示他们在嘉尔西有过越轨行为,但可以确定的是,他们踏上了一块如火山一般炽热、不安的禁地,就像《春之祭》一般骚动狂野,因而引得一片窃窃私语”,有种难以言说的情感存在。

斯特拉文斯基则在1935年的自传中直接抹去了香奈儿的名字,仅以“我在1920年至1921年的那个冬季在嘉尔西完成了这些交响曲”来搪塞,闭口不谈嘉尔西女主人的任何故事,让人不自觉地会认为,这种故意避让是经过了精心的考虑。

香奈儿也曾明言自己拒绝过斯特拉文斯基的求爱,在为两人的点到为止提供证据。据香奈儿的说法,在她提醒斯特拉文斯基已有家眷后,对方则热烈地表示“她(即斯塔拉文斯基的妻子)知道我爱你。除了跟她说,我还能向谁吐露如此重大的事情呢?”从香奈儿的说法里不难看出,此时的斯特拉文斯基俨然已是恋爱脑上头了。

无论两人如何澄清或避而不谈,至少香奈儿和斯特拉文斯基此时的作品提供了一些佐证,其中牵引出的创作风格的变化,很难不让人浮想联翩。此时,香奈儿开始转向斯拉夫方向的服饰风,她毕竟曾说过,“俄罗斯的一切令我着迷”。

《香奈儿秘密情史》剧照

斯特拉文斯基也没有闲着,尤其是他在自传中特别提到的,此时为小朋友们创作的《五指练习》(Les Cinq Doigts),也就是八首只用右手演奏的小品。单从《五指练习》这一标题,就很容易联想到香奈儿的五号香水。而从创作角度也很值得玩味,斯特拉文斯基为何偏偏在这时创作这么小儿科的作品呢?要知道,他同时期创作的可是像纪念德彪西的《管乐交响曲》这样的作品;同时,作品那轻巧可爱的手法也不像惯常印象里的斯特拉文斯基。

作曲家给出的官方解释是,“(在作品中)使用这些受限制的手法我觉得很有趣,以此来唤醒小朋友们用基本伴奏组织起旋律的品味”。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似乎还是没有五号香水来得有说服力。说真的,不知道其中的旋律,是否是他与香奈儿在钢琴前相互试探、反复琢磨后的结果呢?




过客与否,又有何妨




如果我们把两人的时间线摊开,会发现斯特拉文斯基与香奈儿,终究是彼此人生中的过客。斯特拉文斯基于1921年爱上芭蕾舞演员薇拉·德博塞,并在妻子去世后与薇拉成婚。香奈儿则与英国首富西敏公爵互生情愫,开启了另一段曲折的情感经历——对一生未婚的香奈儿而言,这大约是人生履历再熟悉不过的桥段。她的人生似乎就是在不断与过客的擦肩而过中,逐渐完成艺术与生活的迭代,成为了让众人仰望的时尚女王;而斯特拉文斯基则在往后的日子里逐渐成熟,成为20世纪音乐界的权威。

《香奈儿秘密情史》剧照

但某种奇怪的羁绊,还是通过香奈儿对斯特拉文斯基的经济援助维持了一段时间。斯特拉文斯基是如何在新欢旧爱与妻子之间斡旋,香奈儿又是何以用金钱为斯特拉文斯基“续命”,维系着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奇葩关系?我们可以猜测,里面可能有往昔的感情,有生意上的考虑,也有某种难以说明道尽的友谊。

有一个细节或许值得关注。1971年1月10日,当香奈儿在巴黎的里兹酒店因心脏病去世时,床头还有斯特拉文斯基在五十年前相处时送给她的照片。其中的原因,恐怕也只有当事人才能说得清楚。便已在各自的人生擦肩而过,但留下的回忆或许仍留有余温,一种不应在众人面前展示,但又真实存在的情感余温。

点击图片,下单纸刊《爱乐》2022年第2期



「那些关于花样滑冰与音乐的冬奥记忆」


文章作者

孙健

发表文章1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54人

音乐作者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