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我在一百多公里之外给孩子做早餐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07-02·阅读时长7分钟

91人看过
一想到我不在家中的日子里,孩子有一顿或者若干顿的饭菜,是由自己烹饪的。这种参与感多少能抵消一些失落的情绪。

作为一个在外漂流的“游父”,当然也有自己的思念方式。那就是香肠做得再瓷实一些,杏干晾晒得再紧致一些……

刚刚到外地工作时,孩子总想和我视频,特别是到了用餐时间。两个小脑袋凑到手机屏幕前,争着看那个在家“食不厌精”的爸爸每顿究竟吃些什么。不过,看了几次也就不看了,一是孩子本身的时间有限,二是她们发现我每天都是煮面条或者一盘菜一碗饭,单调乏味得很。

《0.5的男人》剧照
奥隆伯爵得罪了路易十四,被赶出巴黎。他的好朋友作家圣埃弗蒙写了一封安慰信,写道:书籍与佳肴能成为伟大的救赎及甜美的安慰。这话看似很有道理,但我体会更多的是食不甘味。毫不谦虚地说,我还是挺会做饭的,即便是四菜一汤也能立等可取。到了异地,我变得一切从简起来,能切块就坚绝不切片,能切片就坚决不切丝,除非店铺直接加工成型。菜市场对我来说不再是治愈心灵抚慰肠胃的圣地,而是即停即走之处。干粮随便买点儿,再来些菜叶肉片,胡乱炒一下就是一顿饭。我不是没炖过排骨,也不是没煎过鱼,但吃过两回就意兴阑珊了。
对于我来说,做饭不仅仅是把饭做熟那么简单,同时也是炫技,将“色香味意形养”结合得更加美妙,真的是一种极高的境界。既然是炫技,一个人做饭又何必费那周章,炫给谁看呢?如果大张旗鼓地细细做来,我内心都会有负罪感,甚至觉得自己就应该这么潦草地生活。

《熊爸熊孩子》剧照
一个周末,我回到家中,照例做了一桌子菜,孩子吃着吃着突然说想吃香肠了,“就是那个那个咱们自己做的”。我明白她的意思,其实也不是我们做的,而是每年立冬之后委托肉摊老板加工的风干肠。我告诉她现在是夏天,温度太高,做不了风干肠,她咧着嘴表示很失望。关于香肠的话题到此结束,但它却给了我一个启发:能不能在异地给孩子做一些耐储存的食物呢?早上时间那么紧张,我哪怕凑出一道菜也行啊!
我从小就经历过不少耐储存食物的制作过程。姥爷和我们同住过很长一段时间,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做过五香疙瘩头,西红柿酱、辣椒酱、干豆角、干白菜……我很少看到姥爷失望叹气的样子,其中有一次就是为了做西红柿酱。不知怎么搞的,玻璃输液瓶里的碎西红柿块没有弄好。蒸锅一掀开,西红柿酱喷射的到处都是,就连厨房的天花板上也是星星点点,姥爷拿着抹布擦拭了很久。

《小森林》剧照
网上有很多关于耐储存食物的教程,不过,看多了也会懵圈。同一种食品,做法也是千秋各异,比如这个说蒜肠就要用变性淀粉,那个说根本不用,普通的即可,其对立激烈程度不亚于华山派的剑宗、气宗。选来选去,我决定还是做香肠。风干肠做不了,可以做成脆皮肠和烤肠。一是因为孩子想吃,二是香肠也算是一道即食硬菜,能大大节省烹饪时间。
肠衣和调料,网上都有售卖,关键就是肉了。教程里都强调必须是肉馅儿和肉块混着灌装,这样才有粒粒分明的嚼劲儿,饶是刀快人壮,几斤肉块切下来也是颇费功夫。切着切着我自己笑了半天,因为想起了《水浒传》里“细细的切做臊子”那段。切肉真的挺消耗体力,更何况是二十斤臊子,想来鲁提辖也算是智取。紧接着就是调料腌制、搅拌加冰水,灌装肉馅……不过,一个关键环节,我却有意忽略了。教程要求晾晒几个小时再煮肠,可此时天气已经很热了,即便是晚上,温度也在25℃以上。我担心香肠因此会坏掉,于是用针扎了扎肠衣就直接放进锅里去煮。很快,不讲究细节的后果就出现了,我眼睁睁地看着一根根香肠崩开爆掉,大块大块的馅料漂浮出水面……

《风味人间2》剧照
连吃一个多礼拜的碎肉馅儿,浑身散发着五香粉气息的我也琢磨明白了:晾晒这一环节很是关键,哪怕只有一两个小时,肉馅和肠衣也能很好地贴合在一起。如果实在是怕坏掉,那就选择吹空调。果然,这次肠衣没有破损,根根饱满圆润。不过,我一根都没有吃,倒不是吃不下,而是舍不得。几番香肠做下来,我的形象也越发像周星驰电影里的猪肉佬,若隐若现的胡子茬,围裙上斑斑点点都是肉碎,菜刀运用得炉火纯青……《围城》里说饭馆的“桌面就像《儒林外史》里范进给胡屠户打了耳光的脸,刮得下斤把猪油。”我做完香肠的手指也是如此,洗了好几遍还是觉得油腻腻的,最后只好又用纸巾擦拭。不仅如此,打开房屋大门,扑面而来的就是加工肉类的味道,让人恍惚间误以为到了肉联厂车间。
香肠做好了,怎么带把它们带回几百公里之外的家中又成了问题。我沿街去找那些冷饮店,果然,都有大大小小的保温包。也不贵,34元一个,再放上两个冰袋,把香肠封好就可以了。总之,拿到家中几乎完美地呈现出它刚出锅时的风味。看到两个小家伙低头吃罢爸爸做的“美食”,抬起头,眨着亮晶晶的眼睛,笑咪咪地说“真好吃真好吃”,我真心觉得所有的忙碌都不白费。

《饮食男女》剧照
此时,我才自己尝了一口。怎么说呢?肉块饱满甚至有些噎人,确实能吃出“父爱如山”的赶脚。嚼罢“父亲牌”手工肠,我终于想起一个词:瓷实。我甚至有些“小家子气”地开始计算成本,几乎纯瘦的梅花肉售价178元一斤,加上肠衣调料燃气,算下来单价也超不过20元。当然,这里没有包含我的人工费用。但我觉得自己并不缺少时间,也不缺乏做肠的动力。
再次回到异地,倍感鼓舞的我开始搜罗更多食物的做法,我甚至观看了半天如何制作蚝干的视频。有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像一个顺应天时的老农。比如近期恰逢杏子大量上市,我就做杏干。去杏核儿很麻烦,就得一刀一个划开,急不得。熬制杏脯需要眼巴巴瞅着,硅胶铲子不停搅拌,晾晒时也得每隔几个小时翻动一下,这就是典型耗费时间的“功夫活儿”。
当然,除了“功夫活儿”,也有一些“技术活儿”,比如熬杏脯临出锅时放点儿柠檬,既防腐又提升口感。做香肠时把白糖一半的量换成蜂蜜,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风味。另外,搅拌肉馅放玫瑰露酒显然比其他白酒都要好得多。

《小森林》剧照
出门在外,自己一个人能生活的有声有色,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除非你有强烈的信念目标作为支撑,有可消磨的事情来排解寂寞。电话、视频固然可以时刻通联,但我能提供的情绪价值也着实有限,尤其是话筒那边传来的是鸡飞狗跳的声音……而现在,我找到了这个信念目标:不断强化自己的参与感。一想到我不在家中的日子里,孩子有一顿或者若干顿的饭菜,是由自己烹饪的。这种参与感多少能抵消一些失落的情绪。
《游子吟》里说“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这样密的针脚缝制出的衣服或者鞋子恐怕并不好看,但一定非常结实。作为一个在外漂流的“游父”,当然也有自己的思念方式。那就是香肠做得再瓷实一些,杏干晾晒得再紧致一些……
Recommended Reading

夏日里的味觉探险

2023年第7期《少年新知》

点击上图,一键下单

食物与我们建立强烈的感官连接,也与健康、道德、权力、爱……等等紧密关联。鸡蛋背后的人类史是什么样?为什么我们都爱垃圾食品?如何做一个味觉探险家?本期杂志能让你领略食物更多的魅力。

《少年新知》是《三联生活周刊》旗下的原创青少年杂志,我们的自我定位是人文思维启蒙。我们希望这本杂志能够陪伴青少年一起直面真实复杂的世界,让他们意识到,看待世界不是只有一种方法。

自2020年6月创刊,《少年新知》已经推出39期杂志。我们的主题涉及时间、魔法、友谊、家庭、偶像、未知、运动、冬日、海洋、倾听与表达、网络生存、像侦探一样思考、历史、成长的烦恼、微观世界、写作实验室、清单、博物馆、爱情、野外、情绪、音乐、美食、建筑、物理、秋日、漫画、流行、故事、社团、身体、AI、南北朝等。

许多愿意为青少年写作和绘画的成年人加入了这本杂志的创作。科学、游戏、哲学、文学、心理学、艺术专栏的创作者不断地输送着前沿的研究和对日常生活的思考,试图回应青少年对现实世界的困惑。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少年新知》订阅

欢迎“点赞”和“在看”,让更多人看到我们哟!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711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