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读者来信(1301)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08-06·阅读时长2分钟

776人看过

业余乒乓球爱好者

不知不觉巴黎奥运会已经开始了。在所有的比赛中,作为乒乓球爱好者,乒乓球比赛肯定是不容错过的。

因为我外祖父爱打乒乓球,所以我从6岁就开始学打球,从一个接一个的推挡开始。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代表当时的小学参加区里的乒乓球比赛。虽然只是业余级别的比赛,但是它的上限很高。下限是刚刚学会发球和推球的学生,被学校的体育老师赶鸭子上架参加比赛。而上限则是“一山又比一山高”,有些体育生平时在少年体校练球,只是把名字挂靠在注册学校。若是某学校拥有该类体育生,那便是该校体育老师的至宝,我等业余选手的噩梦。只要参加区里比赛的次数够多,准能遇到体育生打得我们这些业余选手抱头鼠窜。

我在小学二年级参加的丙组“4进2”的赛程中,就遇到了有体校背景的对手。该类选手着装极有特点。不论男女,头发都特别短,穿着或红或紫颜色鲜艳的运动短袖,拿着专业定制的乒乓球拍。

当时是2000年,比赛还是21分计分制,三局两胜。面对来自体校的选手,业余选手就是对方扣杀和发球的陪练。在发球和捡球的过程中,时间变得尤为漫长,让人急不可耐地想要提前结束比赛。

正所谓冤家路窄。比赛结束之后,在观众席,我又遇到之前的对手,被她用乒乓球拍指着说:“这个人连我的球都接不住。”话虽然刺耳,但是事实的确如此,我只得悻悻离去。又过了3年,我看了看淘汰赛表,没想到又遇到了3年前的对手。我仍然记得她,但是她好像已经不记得我。虽然我个人的乒乓球球技在过去的3年内有了不错的长进,但是业余和专业的水平如同北京与上海两地之间的距离,相去甚远。奇迹当然没有发生,我依然被对手轻松打败。

这次比赛结束后,虽然我初中阶段仍代表学校参加区里的比赛,但我再也没有遇到这个对手。

博士毕业之后,我在大城市找了一份工作。作为打工人的我,要求自己每周一次去俱乐部打球,锻炼身体。为了让自己的球技有所提升,我请了教练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在练球的过程中,我发现乒乓球入门虽然较为简单,但是要打好需要狠下功夫。有时候动作练得过于枯燥,不得不向教练感叹运动员的意志力真的很强大,重复练习动作仍不觉得厌烦,还要克服伤病的困扰。

教练早年也是少年体校出身。他虽然有点天赋,但他说自己只是摸到了“众神殿”的门槛。从少年体校到市队、省队、国家队,国家队还分预备队、二队和一队。一队中的人中龙凤才有资格代表中国队出征世界大赛。这时候,我不由得想起小学时遇到的对手,不知道她现在过得怎样,是不是仍在打乒乓球,是不是已经退役在某个地方教打球,或是在某个地方继续她的乒乓球征程。

我问我的教练是否喜欢打乒乓球。他说他当然喜欢,若是没有兴趣,这么机械重复的动作他根本坚持不住。虽然已经远离职业道路,但是教别人打球依然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听到这里,我想到了我曾经的对手。希望她等从小练球的体育生,即便不能站在世界比赛的大舞台上,也能依然热爱打乒乓球,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读者 陈天怡)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589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770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