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4.8 段宝林:中国民俗文化(4)

作者:段宝林

09-05·阅读时长7分钟

178人看过

4.8 段宝林:中国民俗文化(4)

27.6MB
00:0020:02

第三个部分就是说唱文学,或者说是表演艺术,这主要是指民间的曲艺和民间的戏曲。民间曲艺的品种很多,有三四百种,大致可以分为说的和唱的两大类。

说的有快板、快书、评话。评话就是长篇说故事的,我们电视里面经常有,刘兰芳、连阔如他们说的评话。相声也是说的,它是说笑话。还有快板、快书,快板就是数来宝,还有说故事的就是快板书,像《三国演义》、《西游记》,有的也有快板书的。山东快书,它原来叫“武老二”,因为多是说《水浒》的武松故事,有的山东快书说的故事在《水浒传》里面还没有,它是山东民间流传的。

唱就更多了。曲艺,像大鼓、西河大鼓、京韵大鼓、乐亭大鼓、山东大鼓还有河南梆子;各种琴书,山东琴书、北京琴书;还有各种各样的弹词,南方最有名的苏州弹词,还有扬州弦词;还有各种各样打鼓的或者弹琴的,说唱的这些曲艺形式。这些曲艺都是民间艺人(传承的),带有专业性或者是半职业性的,所以它是更加(精炼)提高的一种民间文学,它运用了民歌故事里面的一些成份,做了更高的加工,更好的发挥。它对我们中国的文学影响非常大,比方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些伟大的小说,原来都是说书艺人的话本,有作家在话本的基础上加以创作改编的——当然作家提高了很多了,这个是作家的创作,但它是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创作的。

弹词、鼓词中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比方弹词里面,苏州评弹就有《珍珠塔》、《白蛇传》,还有像近代福州李桂玉的《榴花梦》,一共有三百六十卷,四百多万字,它的内容很丰富,篇幅甚至比《红楼梦》还要长三四倍。所以弹词、鼓词的内容,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曲艺和戏曲不完全一样,区别在哪儿呢?可以从二人转看出来。二人转是一种走唱,它走着唱的,假如把它作为曲艺来看,它就是一人多角——一个人,他演好几个人,他这边唱是演父亲,到那边呢又变成儿子了,一个人演好几个角色,这就一人多角,这个是曲艺。但是戏曲不一样,戏曲一个演员就演一个角色,它不能变的,所以二人转里面也有发展到戏曲的了,就是一个人只演一个角色,以后就发展到吉剧,吉林的地方戏了。

这是关于民间文学的三大类。

民间艺术内容很广了,首先是民间美术。民间美术的特点就是一种实用的艺术,在远古就有岩画、石雕、玉雕、泥塑,后来又有剪纸、年画、刺绣、木雕、面塑、铜雕、瓷画、风筝、灯彩、玩具、版画、皮影、漆雕、烙画等等,这是民间美术,它美化了人民的生活,内容非常丰富。

民间音乐舞蹈也是一种古老的艺术,我们可以说最古老的艺术就是民间的音乐和舞蹈。民间音乐开始的时候,民歌,它甚至比语言还古老,它用曲调来表现思想感情,用“呀呀呜呜”这样的一些虚词来表现。原始的音乐歌舞,它是三位一体的,诗歌、音乐和语言艺术,音乐舞蹈、身体的艺术和歌唱艺术,是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它一直流传下来,有着非常丰富的遗产。

后来发展到民间音乐,发展到有民间的古琴曲、二胡曲、器乐曲,道教音乐、佛教音乐,内容是非常丰富的。特别像一些民间艺人,他积累了长期的艺术经验,使得他演出的曲子达到非常高的艺术水平。像瞎子阿炳,他是无锡的一个民间艺人,原来是个道士,眼睛瞎了以后就成为二胡的演奏家,在旧社会很穷,就拉着二胡沿街行乞卖艺,但是他的曲子特别优美,人们都非常喜欢。特别是他的《二泉映月》,经过音乐家录音之后,我们现在还能听到。日本的一个很有名的指挥小泽征尔,他说《二泉映月》这样的曲子太优美了,我们应该跪着来听的。这样优美的曲子是一个非常低下的一个民间艺人演出的,可见在民间文艺中有非常丰富的艺术遗产值得我们重视。

江苏无锡的阿炳故居

下面我们讲第三个大题,民俗文化的调查、采录、研究和保管。

民俗文化的调查、采录、研究和保管,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种田野作业,这是西方人类学家、民俗学家的一种说法,field work,田野作业。其实在两千多年之前的中国,孔子,我们的老祖宗,就已经注意收集民间文艺了。他们当时叫“采风”,采集民间歌谣,他们的目的就是“采风问政”,了解老百姓的思想,了解政策执行的情况,同时他们作为贵族,把王朝享受的一种东西,变成宗庙或者宴会上运用的一些乐曲。《诗经》“十五国风”就是当时调查收集的民间歌谣,当然也经过乐工的加工改造了。孔子编了《诗三百》,三百首,其中包括很多民歌。

五四时期北大校长蔡元培,他在西方是学民族学、人类学的,很重视民间文学,所以他就发表了“校长启事”。当时是刘半农倡议征集歌谣,认为新诗应该学习民歌才可以创造,所以就形成了一个“歌谣学”的运动。当时成立了北大的歌谣研究会,创刊了《歌谣》周刊,发动了教员、学生,还寄了好几千封信到全国各地的教育部门、文化部门,发动歌谣的征集。

后来顾颉刚先生因为军阀迫害,就从北大到中山大学,到南方的革命根据地广州,又发动了歌谣民俗学的运动,成立了民俗学会,发行《民俗》周刊,都是收集民间文化的。到了延安,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以后,深入工农兵,学习民间文艺,也调查了很多民间文学、民间艺术,像《信天游》啊,很多秧歌戏,还有很多民间的剪纸、木刻这些。

解放以后,1950年成立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郭沫若是主席,老舍和钟敬文先生是副主席,发动全国的研究,调查民歌和故事,三大史诗都是解放以后才记录下来。在1958年有一个采风运动,当时有浮夸风的影响,全民写诗,是错误的,但是也记录了不少民歌,还是有一定的成绩,不能全盘否定。

改革开放以后,拨乱反正,因为文化大革命破坏了我们的民间文化工作,1979年开始,就进行了民间文艺十套集成的收集、编印工作。1978年三中全会召开的那个时候,我们在兰州开了一个全国的少数民族文学教材编写和学术讨论会,当时就呼吁在全国加强恢复民间文艺工作。在1979年,一些延安来的老音乐家,像吕骥、周巍峙——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作曲家,那些延安来的老音乐家,他们继承冼星海先生调查民歌的传统,发动了编选民间音乐五套集成,这就是《民间歌曲集成》《民间器乐曲集成》《民间曲艺音乐集成》《民间戏曲音乐集成》,还有《民间舞蹈音乐集成》,后来觉得不调查舞蹈就不行,就变成《民间舞蹈集成》,舞蹈家协会也参加了。

当时我是主动去参加了《民间歌曲集成》的编审工作。我觉得光是民间音乐集成还不够,民间文学也应该搞集成,所以我就向民间文艺研究会的负责人贾芝先生,他是我的老师了,我就向他建议,也应该编民间文学集成。于是1984年开始,我们就开始编民间文学的三套集成,就是《民间故事集成》《民间歌谣集成》和《民间谚语集成》。

后来民间曲艺家协会也参加进来,但是他们不是记录曲艺的曲本,因为量太大,记录不了,他们就搞《中国曲艺志》,把各种民间曲艺、曲种,它的艺人、历史、流传情况,做了调查、普查。戏曲家协会也搞《中国戏曲志》,也是把几百种地方戏做了普遍的调查。

这种民间艺术的十套集成,在全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说这是中国文化的万里长城,加以鼓励,并且给了一些资助。

但是我们觉得这还不够,民间文化的内容很丰富,特别是民俗也应该进行普查。所以从1994年开始,我们中国民俗学会就发动了编印《中华民俗大全》这样一个文化工程,对全国的五十六个民族的民俗做全面的调查,编选三十五卷本,每个省市一卷,一共三十五卷。这样的调查把全国各个民族的、各地的民俗都汇编起来。

最后我们讲讲怎么调查收集,主要的方法和原则。第一点就是大力宣传和普及民俗文化的知识,提高人们的文化自觉,使我们的领导、专家和广大民众认识到保护民俗文化的重要性。第二点,一定要按照它的原貌,科学地把它记录下来。

民间文化是一种立体的文化,所以我们必须对它进行立体描写,我们所说的立体是六维的立体。民间文化好像水中的鱼,除了它的长、宽、高三面之外,还有第四维,时间,它是动态的,它的历史必须也要进行调查;第五维就是它的内部空间,它的本质、它的目的、它的发展规律、它的历史情况和它内部的本质;第六维就是它的外部空间,它的社会的自然环境,它的背景。这六维的立体描写,我们认为就是最科学的,它使得民间文化得到比较全面的、完整的保护,把它记录下来,不像过去片面的调查,只记录歌词或者只记录曲谱,这样一种调查就不够科学。

我们调查的经验也可以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调查的方法,有个别访问,可以深入地来谈。首先要打消他的顾虑,讲清调查的意义,使他积极地配合,也可以用以歌引歌的方法——你唱了一首歌,然后他就知道,跟着也就可以唱了好多歌出来。调查要尽量完整,要“一网打尽”,并且要反复核对,务求真实、全面,有关的文物要同时的收集。另外,我们民俗调查的资料一定要归档,妥善保存,保存在民间的民俗博物馆里面,保存在民间文学的资料馆里面。

总之,我们中国的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是文人文化创造的一个基础,它在文化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看文学史上一些最重要的文学形式,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词、曲、话本、戏剧,都是首先从民间产生的,所有伟大的作家都是首先学习民间文艺来进行创作的,几乎毫无例外。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艺术规律,也就是雅俗结合律。所以我们要掌握这样一个科学规律,重视、保管、保护、抢救和学习民俗文化,去创造新的、先进的民族文化,创造人民幸福美好的新的生活方式,为民造福。

今天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再见。

穿越时空的对话
与大师一起探寻中华文明的精神血脉和思想肌理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段宝林

发表文章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0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大师课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天文地理到语言制度,古典“百科全书”

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