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从“儿女英雄”到“英雄儿女”

作者:李零

09-06·阅读时长1分钟

102人看过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这话常见于明清小说,可以代表小说分类的两大类型。侠义类是从英雄类分衍,狭邪类是从儿女类派生,才子佳人小说也属后一类,而有趣的是,文康的小说《金玉缘》竟把两者结合在一起。

《金玉缘》也叫《儿女英雄传》,重点写何玉凤。何玉凤,号称“十三妹”,合“英雄至性”与“儿女柔情”于一身。故事内容不是讲英雄救美,而是描写这位女英雄救弱男安骥和弱女张金凤,最后与张金凤结为姊妹,嫁给安骥。安骥是文弱书生,像个娘们儿;何玉凤反而豪侠气,有武功,像条汉子。明以来,时人痛感“阴盛阳衰”,幻想“奇女子”,何玉凤就是这样的“奇女子”。

《儿女英雄传》影响很大,续作最多,电影也不少。如文逸民导演的《儿女英雄》及其续集(友联影片公司,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一年)、岳枫编导的《儿女英雄传》(新华影业公司,一九三八年),以及林一民导演的京剧影片《十三妹》(燕京影片公司,一九四三年)。

解放后,“儿女英雄”的主题被革命化。

吕班、伊琳拍过《吕梁英雄》(北京电影制片厂,一九五 ○年,改编自马烽、西戎的同名小说)。史东山、吕班拍过《新儿女英雄传》(北京电影制片厂,一九五一年,改编自袁静、孔厥的同名小说),都是讲抗战。

一九六四年,还有武兆堤执导的《英雄儿女》(长春电影制片厂,改编自巴金的小说《团圆》),则是讲抗美援朝,名气更大。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李零

发表文章1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442人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