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十一全国气温断崖式下跌,今年冬天会“史上最冷”吗?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今天·阅读时长17分钟

39人看过
十一前后,一场近年来最早的寒潮大举南下了。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邢海洋

长假过半,热门景区依然是人山人海。游人们在黄山顶的卫生间里打起了地铺,在三清山山顶拥挤成一锅粥,却是冰凉的粥。景区被质疑组织不当,于是给冷得哆嗦的游客送上姜糖水。今年十一前几天的寒冷与人们出游的热情一样显著,山上冷,山脚冷,大平原也冷。之所以冷,是因为十一前后,一场近年来最早的寒潮大举南下了。

《你是我的荣耀》剧照

国庆假期第一天早上,刚刚还是晴空万里的大同,转眼就狂风大作下起鹅毛大雪,不仅外地游客,连本地人都惊呆了。这场雪来得快去得也快下了一个小时,古城顿时披上了银妆。更高海拔的北京冬奥会举办地延庆海陀山,京北的雾灵山也下了雪,今年的初雪来得尤其早。

10月2曰,在长沙,这个号称不夜城的网红城市,五一广场周边的街街巷巷,人们一边打卡一边抱紧了双臂,国庆假期人多到走不动,同时也非常寒冷,游人在发朋友圈的时候不断提醒,不做攻略千万不要来,来时最好带上羽绒服;劝退那些只带漂亮衣服,只想来打卡的姐妹。

在成都和重庆,刚刚还是睡觉得开空调的火炉模式,一觉醒来大西南秒速冻,长衣长裤全穿起,还在犹豫是否得连秋裤也穿上。连去旅游的东北人都抱怨西南天气变脸如同川剧的变脸,太快了,反应不过来。和赤日炎炎大汗淋漓的日子比较起来,手脚冰凉的日子同样不好过。

10月1日刚刚还是晴空万里的大同,转眼就狂风大作下起鹅毛大雪

气象部门对寒潮有着严格的定义,冷空气侵袭,若能使一个地方的温度在一天,也就是24小时内降低10℃以上,同时那天的最低温度又在5℃以下时,才把这股冷空气叫作寒潮。故而十一前后的寒潮预警还只局限于北方。南方的冷寒,更多地表现在温度降幅上,是断崖式降温,如重庆9月29日市内最高气温还是36℃,9月30日市内最高气温陡然降至27°C,在10月1日更是降至25℃。体感上一夜入秋。

所谓“二八月乱穿衣”,其实讲的便是入秋前后天气骤变人们对天气的适应。冷空气一来,有人还在穿短袖,大部分人则穿上了长袖,有人拿出了外套,甚至是毛呢背心,可谓“春夏秋冬”,异彩纷呈。农历二八月,对应的是阳历三九月,正是天气突变的时节,9月天气渐凉,中午热早晚却冷,一天之内暑寒转换。但若放在春夏秋冬一年之中,金九银十,却是一年中最好的天气,空气干爽,冷暖适宜,热不至于大汗淋漓,冷不至于手脚麻木,稍添衣服,室内户外便可平顺过度。一年之中的惬意时日,莫不集中于此段时光。

2024年9月30日,黑龙江哈尔滨,气温骤降,午后温度仅有六七摄氏度,伴随着强劲的西北风,体感温度在零摄氏度左右,仿佛已然入冬。街上行人,不少人穿上了羽绒服等冬装。(图|视觉中国)

问题是,今年的过渡未免过于浓缩,过于突兀。尤其在江南,在四川盆地,9月的高温一直没退,一直干热,连下雨有时还得借助人工增雨。下雨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冰雹、阵性大风、雷电等强对流天气。大气积聚了大量能量,难以平稳释放,有了降雨的契机,便出现了剧烈的天气过程。一直干热,寒潮自北而南压迫暖气团,暖气团受到挤压而密度上升,还产生了明显的锋前升温效应,随之而来的降温也就尤其激烈。冷热差异大,居民们很难适应,很多人都感冒了。

更大尺度上,十一之前深入我国的冷空气,也是颇为突兀的。对比前几年入秋后的天气,今年的第一个寒潮都出现的早一些,尽管比2021年和2022年只早了几天,但2021年的初次寒潮已经是有预警以来偏早的。今年的夏天远比过去热,进入9月长江流域受高压系统笼罩,高温持续不退,重庆成都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9月。尤其重庆,9月均温29.55℃,比常年均值偏高6.15℃。早在9月16日,沙坪坝气象站便报告今年以来记录的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达68天,已经创下该站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同期历史新高,之前该站同期高温日数最多的是2011年,为65天。

就全国而言,9月的平均气温相较常年9月偏高1.63℃,为1961年以来最热的9月。而就全球而言,欧洲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9月至2024年8月间的12个月,全球平均气温比1991-2020年平均气温高0.76℃,比1850-1900年工业化前平均气温高1.64℃,是有记录以来任何12个月期间的最高值。

2024年8月24日,当天气温摄氏42度,重庆观音桥商圈一大屏幕上的公益广告。(图|视觉中国)

有了如此高的温度“打底”,当冷空气南下,除了一扫高温天气的灼热感,也带来了突如其来的寒冷体验。

寒潮来自于北极,来自于西伯利亚。全球变暖,哥白尼气象服务局观测到,今年北极海冰面积比平均值低17%,明显低于前三年同期的平均值。

地球调控冷暖的机制除了阳光照射,还有风带,尤其高空流过的西风并不是东西向平直地流动,而是在巨大的范围内波动,从而形成高空中的低压槽和高压脊,再引导着低空气流的运动。而束缚西风流动的机制,便是地球南北的气温差异,当南北温度差异大的时候西风波动小;弱温差下,西风便有了更为自由的流动,西风对极地冷气团的束缚能力减弱,极地的冷空气也就有机会南下奔袭了。

《后天》剧照

从1951年至2020年的气象大数据看,寒潮次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可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虽寒潮次数在减少,但寒潮的综合强度却并没有减弱,雨雪降温影响甚至在加大。据1991年以来寒潮综合强度排名看,前五名有两次出现在近年。

今年的寒潮是从新疆启程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大部地区的。朋友圈里先看到了南疆的漫天黄沙,继之以大同的大雪纷飞,再听到四川人民的瑟瑟发抖。最后还有一个不和谐的声音:西安女子因为造谣下雪了被刑拘。的确,有记录以来西安的初雪要在11月,寒潮再厉害,也很把华西秋雨变成华西秋雪。

至于今年冬天是暖冬还是冷冬,还需观察。厄尔尼诺现象通常会使我国出现暖冬的概率相对较大,但其已经结束。影响我国冬季冷暖的最主要因素是西伯利亚高压、极涡等中高纬度环流系统,而这些环流系统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大气内部动力过程。

既然过去12个月地球温度已经超过了巴黎协议所要求的1.5℃的变化范围,还是希望今年的冬天更冷一些,否则全球气候变化真的要失控了。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桃桃 / 审核:米花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741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