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刚刚过去的2024年,全国出现了大量医院破产倒闭,和过去几年相比,医院破产的数量在急速上升。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最关心的问题是,如果越来越多的医院面临越来越大的经营压力,会不会将亏损压力转移给患者,让我们看病变得越来越贵?
2024年,全国多地爆发出医院破产的新闻,其中以中小民营医院为主,也不乏个别公立医院,其中引人关注的案例包括,以4亿多元破产拍卖的宿迁儿童医院、以及广州梅州的一家公立医院欠薪破产等等……
如果在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上查询“医院”,在2024年,和医院破产有关的记录共有1200多条,而在2023年和2022年,分别为800多条和500条。由此可以看出,2024年破产的医院数量正在快速大幅增长。
从目前来看,破产的医院绝大多数以中小民营医院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公立医院就高枕无忧。大部分公立医院虽然暂时还不至于走到破产的地步,其实也是大面积亏损,按照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公立医疗机构有43.5%亏损,亏损额超过1万亿元。虽然没有最近两年的最新数据,不过考虑到这两年经济增速放缓,人口持续萎缩等多方面因素,医院的经营压力只会有增无减。
那么,为什么这几年医院会面临越来越大的经营压力,甚至几乎一半的公立医院都在亏损呢?
疫情之后,我国迎来一轮医疗基建潮,很多医院都在大规模扩建, 2019年,我国医院数量为34354个,到了2023年,医院数量上升到38355个,增长了12%。医院数量增长的同时,我国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总量都在下降,从宏观层面来看,这就意味着医疗行业的供需开始失衡,所以,一批实力不强的中小民营医院率先倒闭,公立医院面临越来越大的经营压力。
除了宏观层面的因素之外,从医院自身的经营来看,医院之所以大面积亏损,需要从收入和支出两个角度来看。
从医院的收入角度来看,我国人口出生快速萎缩,医院的儿科和产科等相关部门受到明显冲击,对于医院的整体业绩也带来影响。除此之外,这几年我国医保体系开始控制对医院的支出费用,包括药品集采、医保基金对医院支付方式改革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收入来源。
从支出角度来看,最近几年,在医疗基建潮下,医院进行大规模的基建支出和设备采购,导致医院的负债率快速上升,一旦经营不善,部分医院就不得不破产倒闭,即使还没有走到倒闭的地步,高额债务也会让很多医院背上巨大的成本压力。
收入来源越来越紧,而扩张支出的脚步又越来越大,所以导致越来越多的医院出现亏损甚至破产。
如果从更长远来看,随着我国人口总量越来越少,对于医院而言,这意味着两方面的压力,一是医疗需求会持续减少,而更现实的压力还在于,医保基金的资金来源会越来越少。对于医院而言,医保基金是重要的收入来源,如果医保大盘萎缩,公立医院会面临越来越大的收入压力。
如果将来医院收入压力越来越大,医院为了减轻亏损,会不会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收费,导致民众看病越来越贵呢?
为了避免医院将亏损压力转移给普通民众,导致看病贵愈演愈烈,关键在于确定好公立医院的定位。我国虽然一直强调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但在现实当中,公立医院还是以逐利为经营目的,只要公立医院不摆脱逐利性,那么,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将来看病就有可能越来越贵。
我国公立医院之所以会陷入“名义上的公益性,现实当中的逐利性”,很大程度上还是和政府的投入有关。我国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分为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资金全部来自于政府拨款,而公益二类的事业单位既来自政府拨款补助,又来自市场化的自营业务,我国公立医院就属于公益二类。我国的公立医院到底应该完全公益化还是完全市场化,还是二者兼具,这几年也是面临极大争议。
正因为公立医院处于这种夹缝状态,所以,公立医院一方面需要政府拨款,同时又要在市场上逐利。而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越少,公立医院的逐利性越强。公立医院的逐利性越强,普通民众看病就越来越贵。
我国民众一直面临看病贵的问题,到现在依旧突出。衡量一个国家的民众是否看病贵,一个主要指标就是“个人卫生支出”。一个国家的卫生总费用由政府支出、社会支出和个人支出构成。个人卫生支出如果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越高,就说明个人为看病付出越多。
《熟年》剧照
从发达国家来看,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通常是10%左右,政府支出大概占8成左右。以我国2023年的数据来看,我国个人卫生支出占比为27.3%,和过去几年相比有所下降,但和国际水平相比还是极高。
个人卫生支出占比之所以一直居高不下,还是和政府投入不足有关。在我国的卫生总费用中,2023年的政府支出占比为26.7%,本应占大头的政府支出,却比个人卫生支出占比(27.3%)还低。
对于医院而言,由于来自政府的补助不足,所以很难完全公益性运营,只能以市场化的方式向患者收取费用。随着医院未来的收入压力越来越大,向患者转移压力的可能性就越来越高,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这就意味着“看病贵”可能会越来越突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