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02-21·阅读时长20分钟
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
zhuangao2@lifeweek.com.cn
文 | 读者:山月
深夜在招聘app上看工作,浏览着系统推荐过来的职位,脑海中不禁想起不久前看过的一条微博:到底哪些职业,会是月入三千?
帖主以真诚发问的姿态,列举了一些职业收入状况,表示只要身体健康,受过一定教育,很少有月薪三千的,通常在五六千左右。只有年纪大、没学历、没技能的工作,才会不到三千。
当时把帖子转发到我首页的互关博主也说,她认识多个同时打三份工的钟点阿姨,月入六千以上,双休,似乎怀着与帖主相似的认知和看法。再看原博评论区,有些网友还认为“有手有脚、健康勤劳”月入三千是不可思议的事。我当时几度打开编辑框,想留下一些“月入三千”的视角发言,然而思绪万千,终究忍住了。
《难哄》剧照
我深知世上有各种各样的命运,而我的打工命运,就一直是“月入三千”。此时此刻我在招聘app上能收到的推荐职位,也是这样:各种零售门店店店员、餐饮服务员、活动策划执行、新媒体文案、微信客服……薪资标注80%是三千起,10%是两千多起,剩下那10%超过三千,但极少有超过四千。
这是一个西南省会城市,满大街可见的职业的月薪水平,它们都能回答那位帖主的问题,它们就在我的招聘app里。打下这段话时,它们与那个帖子正在我脑海中面面相觑,让我感到滑稽的同时,很想讲讲自己的打工生涯。
我是一名2014年毕业的农业大专生,学校在上海。2013年十月,当我开始找实习工作时,各招聘网站还不是大数据推送职位,需要手动选择行业、工种、职位。实习生自然都是基础职位,xx助理什么的。当时,这些职位也都是三千上下。
《不讨好的勇气》剧照
我千挑万选,看中一家能够提供宿舍的培训公司,在招聘网站上给“企划助理”的职位投递简历。生怕专业不合适被直接放弃,我又找到公司官网,向公司邮箱发出一封诚挚的求职信,终于得到面试。经过两轮之后,我被录用了。
直到次年毕业证拿到之前,我都是月薪三千,扣除员工宿舍费用五百,全勤奖二百,部门集体奖励金一百,实习生不缴纳五险,因此到手两千八。
当时天真热忱的我,非常珍惜这份能在上海提供住宿的工作,就这样干劲十足地扎进了工作中。一年半后,部门大换血,带我的总监离职了,我也想再向别的世界看看,就也辞职了。这时候,我的到手月入还是三千八,年终奖不到一千七。
离职后,我前往北京。那是2015年的二月,刚刚过完年不久。仅用一天我就确定住房——和一个女生同住一套房子的主卧,房租1100元/月。那时候的工作还很好找,半个月不到,我入职了住处附近一家小型公关公司做文案,月薪三千五。
《难哄》剧照
公关的工作强度非常大,随时待命,天天加班,加班费却算得很暧昧。入职时人事说的是工作超过晚上八点,就开始从六点后算加班时长,可以折算于请假、调休,也可以算加班费。结果到发薪,全然没有算钱,去问,就说“你得发邮件申请把加班时长算做薪水”。
因为感受到不合理制度的压迫和工作强度的挤压,这份工作我只做了三个月,离职时到手收入是三千二左右,五险缴的是最低档。
不久后,我又进入一家艺术网站做编辑。该网站的话事人是个艺术家,平时并不打理公司事务,几乎全权交给他夫人。这位夫人似乎没有什么职场概念,无论什么岗位,招聘时薪资一律开四千,我稍稍壮胆提出要四千二,她也答应了。这就是我第一份税前超过四千的工作。
《凡人歌》剧照
这份工作十分混日子,我每周除了更新公司的微博、网站头条、公众号推文,就是找一些有特别经历的艺术青年做采访,因此在北京跑了不少地方。整个网站的运营都是公费支持,干了大半年,我完全想不出网站如何盈利,总觉得惴惴不安。同事也跟我有一样的顾虑。果然,次年夏天就有不妙的风声,办公室渐渐空了。
从网站离职后,我还兼职为他们继续做了三个月编辑。这时是2015年秋冬,我已经新入职一家葡萄酒相关的培训公司。税前月薪与艺术网站持平,到手三千九上下。有兼职的那两个月,两边加起来可以达到六千九——这是我打工生涯的月入巅峰。
葡萄酒培训公司,算得上是我最愉悦的一段打工经历。那是一个我完全陌生的领域,每天都需要学习新东西;那几年也是新媒体势头如日中天的时期,每一家公众号都追求阅读10万+,一些如今已经销声匿迹的名字当时隔三岔五就写出爆款,营销越来越疯狂……
在这样的环境中,人很容易觉得自己在进步,过得充实、积极、向上。然而,那同时也是我体感中经济下行非常明显的一段日子,具体到我的工作上,就是公司开始拖延发工资。我那到手三千九的苍蝇肉,往往要挤牙膏似的挤上两三次才能发齐。
《凡人歌》剧照
在北京,我扛不住拖欠工资。2017年到来时,这份工作已经难以支持我的生活,“逃离北上广”也成为时下一个热潮。此间原因是多样的,如今缀述的意义已经不大。一月份,家里忽然来电,说父亲身体不适,希望我能回去帮忙经营生意,我答应了。
现在想来,那是一时软弱了。逃离北上广,退回小城镇,在家庭小作坊做一个职能定位复杂的“小老板”,似乎犯了职场大忌:履历中断。这对我本就寒碜的学历和不够长久稳定的工作经历来说,可谓雪上加霜。
我家那小作坊,是三十六线城镇中最普通的烟酒茶店,我又是自己人,那些正规公司的合同手续,当然是想也没想过。做了一年多,店里情况稳定,父母康健,但亲子相处不睦,我就又回到城市里。这次去的,是不远的省城,也是我眼下所在的地方。
那是2018年的春天,现在是2025年的春天,我使用着不同的招聘网站看差不多的工作:文案、编辑、文员、xx运营……它们标着一样水平薪资:三千到四千。去线下面谈的话,顶多能谈到三千五的底薪,绝达不到四千。
我2018年的工作,是新媒体运营,包揽公司所有对外宣传窗口的选题、撰写、编辑、发布,以及一部分客服职责,税前月薪三千六。而经济依然在下行趋势中泥沙俱落,和葡萄酒培训公司一样,我再次遭逢长期拖欠工资。撑到八九月,我实在顶不住,再次离职了。离职后的三四个月,我都在追讨未结算的九千七百块工资。
《执行法官》剧照
这也是我最后一份坐在办公室里的工作。后来我又在省城挣扎了大半年,也尝试再次回家参与父母的生意,却依然无大必要,且理念不合,于是2019年秋,我咬咬牙离开省内,去广州。
在广州,我找了整整三个月工作,目标选择从以往的工种逐渐向销售转变,并碾转试了几次工,零零碎碎地渡过这一年。接着,迎来2020年。
这年春天,我的职场履历残碎不堪,加上年龄来到绝对劣势阶段,那些需要创意、新鲜、年轻,走在潮流前线的职位,我再也没收到过任何回复。
2020年五月,我成为越秀区一家文具店的店员,入职时月薪三千二。没有合同,没有保险,工作和钱之间的保障,全靠人性。这份工作我做了三年多,跨越整个疫情期,也跨越了一些个人的人生阶段。到2024年初离开时,我的月收入是四千八。从此以后,我做的就全部是门店工作了。
《模范出租车》剧照
如今回看,十年前,我刚刚毕业,实习工作转正,却因为要正规缴纳五险一金,到手收入反而下降一百块的时候,我仍然对世界充满广阔的憧憬,对职场上生之路拥有一份天真、理所当然的想象,认为自己很快就会月入五千、七千、一万、更多……我一定会成为当时的总监那样成功的都市丽人。
十年后,我已经对当初向往的一切祛魅。对这个世界和社会的发展,对个人的价值评判,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也几乎换了一套标准。从小女孩活到中年,我既失败,又成熟。
现在的我非常理解,人生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社会变化,也会因为在当时当刻看起来微不足道的选择而发生连锁改变。或者更追根究底地说,此时此刻的一切,都是环境大潮与个人性格双重作用下的结果。
而我,作为部分推动者和承受者,此时此刻面对招聘app推荐的月薪三千的工作,除了想起个别人单纯真诚的发问感到滑稽之外,也只能莞尔一笑,然后继续好好选择一份最大程度上彼此满意的工作。
这篇文章由深夜写到清晨,拉回开头,我还有唯一一句想说的话:月薪三千普普通通的工作有很多,由月入数万跌入月入三千的人恐怕也有,由月入三千再攀上五六千、上万、几万,也有可能。这一切就是大千世界的一角,并没有什么好不解,甚至鄙夷和猎奇的。
排版:乔木 / 审核:雅婷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
征稿要求
本刊对投稿的真实性有严格要求,个人故事必须为本人亲身经历,真实可靠,保证作品中不存在任何虚构内容。对于文章内容,作者应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图片、视频均可),且愿意接受核实(如职场类话题中将被核实本人真实职业信息、行业、公司等)。稿件需能打动人心,或者具有现实意义,逻辑严密,文笔流畅,以第一人称叙事,字数不低于5000字。
征稿长期有效,投稿发邮件至「zhuangao2@lifeweek.com.cn」,将投稿与【作者投稿原创承诺书】一同上传至附件,并在邮件主题标注【标题+字数】。
详细征稿要求请点击👉【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长期征稿】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大家都在看
发表文章52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909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