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最近有点烦,大女儿太矮,小女儿有点胖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04-06·阅读时长6分钟

230人看过
儿行千里母担忧,不行千里,照样担忧。这也许原本就是为人父母逃不脱的宿命吧!
有一说一,在养育儿女过程中,父母都需要了解和学习很多新知识。我们只是没想到,连医学内分泌科的知识也要掌握。看到自己手腕的骨骺(骨头两端的膨大部分)照片,两个女儿还哈哈大笑,说像极了恐龙化石。但我们却笑不出来。因为她俩的骨龄检测结果是完全迥异的结果:妹妹预计身高能长到1米7,而姐姐只有1米6。小女儿倒是不用担心身高问题,但体重需要控制。我一下子想起了李宗盛的歌词“最近比较烦,女儿太胖,儿子不肯吃饭。”是的,总会有一个孩子不让你省心,如果不够,那就两个。

我看了一眼桌牌,医生姓姚。我问,我和妻子的个头都不低啊,孩子身高怎么才1米6?姚医生耐心解释:“遗传因素很重要,能占孩子身高影响的60-70%,但后天因素也很重要。以前,女孩超过14岁,男孩超过16岁,骨骺都会趋于闭合,身高增长基本也就停止了。现在的孩子摄入的营养都太好了,提前发育了,骨骺也会提前闭合。姐姐的生理年龄10岁,但骨龄已经是11岁了。”她指了指墙上的图表:“目前,她沿着‘第50百位’生长,预测终身高160厘米左右。妹妹的骨龄也偏大,但由于她沿着更高的曲线生长,所以,预测终身高170厘米左右。”

《海街日记》剧照

这一下子颠覆了我的认知:我爸总讲他18岁当兵时才1.63米。到了部队,他终于能吃饱饭了,个头猛窜,一直长到1.76米。在我心目中,只要吃好喝好(当然要适度),孩子个头儿的事情就不会发愁。现在才明白:吃得太好也不行。

我就拿我爸举例子,医生见多识广,说:二十三,窜一窜,二十五,鼓一鼓,这些都是过去的经验了。当年的人们营养摄入不足,生理年龄是到了,但是骨骺并没有完全闭合,所以可以再长一长,现在基本不可能了。看到我们过于惊愕,医生又表示什么也不是绝对的。她让我们仔细看墙上的图表,这是“生长曲线图”,上面标注着中国孩子年龄相对应的身高体重以及高值低值和均值。在大女儿骨骺线闭合前,如果她的生长速度超越图表上年龄所对应的曲线,再长高一些也是有可能的。做到这样需要三样法宝,按照重要程度排序就是:运动、睡眠、营养

回去的路上,我整理了一下思路,又把姚医生讲的知识再复述给大女儿听:睡眠9个小时以上最好了,但是这指的是晚上睡觉时间,中午的睡眠不算数。所以你需要把作业写得再快一点,多睡一会儿。营养,你肯定不缺,咱们现在就得多运动……这些道理讲得我吐沫星子乱飞,而大女儿始终都是不太相信的表情,偶尔也会冒出一句“那又如何”。

费了半天唇舌,我只有这一句话触动了她:“你总不想将来和妹妹说话时,抬头看着她吧?”

受此刺激,当天下午,大女儿就和我跑步去了。全程1000米,她7分钟跑了下来。作为一个孩子,这配速还算说得过去。可是第二天她就不肯了,嫌累,腿也疼。我说你们体育课最多不是跑400米吗?那咱们也跑400米,跑两回就行,中间休息一会儿。她勉强同意。第三天,无论我说什么她也不跑了,就连溜达一圈也不行。既然如此,那就每天走着去学校,我陪同,反正也不太远,强迫她迈开腿。

《爸爸是条龙》剧照

实话实说,孩子长身体的所有条件中,唯有睡眠是保障不了的,因为她们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姐姐写完作业通常都在十点半以后,妹妹倒是还行,十点就已经进入梦乡。有时候,我们看孩子实在太困,就催她们去睡觉,早上六点多起来再写。其实是换汤不换药,没睡够依然是没睡够。

最近一年的测量结果显示:大女儿(十岁十个月)身高1.53米,体重80斤。一年间,她长了11厘米,10斤,按说已经不少了,但她的数据始终也就在生长曲线图的均值上下徘徊。大女儿处于青春发育期,骨龄进展比较快,所以必须要抓紧时间锻炼。

小女儿(八岁五个月)身高1.45米,短短半年就长了8厘米,比图表上对应的最高值还要多那么一丢丢。她最最需要注意的是控制体重,78斤早就超标了。这不,刚刚吃完午饭,离开桌子时她又抓起一角大饼往嘴里塞……

《山花烂漫》剧照

很久以前,大女儿曾问我一个问题:她同学的弟弟妹妹为什么都很高很胖?“二娃”这种抢吃抢喝可能就是与生俱来的,尽管我不懂里面的科学道理。小女儿很早就会开冰箱门拿吃的,姐姐当然也会,但从不主动去拿。“一个照书养,两个照猪养”,偏偏照猪养的孩子快乐豁达,主打就是一个自我照料,不用你管。

几天前,妻子开车又把我们拉到了一家母婴用品店。这里也能测骨骺,老板拿的仪器非常小,在孩子手掌上比划。我说你这个有辐射吗?他说肯定有,但非常非常小。他啰里啰嗦说了半天,大意和医生差不多,我听了几句,便懒得再开口说话。这次检测的结论与上次并无差异,其成果就是家里多了几大箱奶粉。

更神奇的是,这种奶粉在所有网上平台均无售卖。我看了看配料表,和市面上售卖的奶粉有很大区别,除了生牛乳和脱脂乳粉以外,还添加了鸡内金、百合、酸枣仁、山药等粉末。到家后,妻子给她俩分别沏了一杯,孩子几口就喝完了。这也不出所料,因为配料表里还有低聚异麦芽糖,口感发甜。我知道,有这几大箱奶粉摆在家里,能充分缓解妻子的焦虑。这就好像是一个圈,运动睡眠营养三大法宝,兜兜转转,我们又回到了营养补充上了。尽管营养是她们最不欠缺的,而且看起来十分可疑。

《家有儿女》剧照

此时,小女儿又去拿奶粉,舔舔嘴巴打算喝第二杯,被我们制止了。我突然想起这样一个问题:学校本来就订着奶呢,这奶粉又分早晚两种类型。都说每日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这一天三杯牛奶,孩子受得了吗?别个头没长起来,反倒成了小胖墩。妻子说瞎喝吧,一天两顿得了,但小女儿得控制,悠着点儿。

我苦笑一声:做父母的如果只是为孩子的学习发愁,已经相当幸运。因为除此之外,我们还得为她们的视力发愁,为她们的牙齿发愁,仿佛视力表里写着我们失职的罪证,牙套上箍紧了育儿路上的救赎。现在想来,为视力和牙齿发的愁,真的也不算什么。儿行千里母担忧,不行千里,照样担忧。这也许原本就是为人父母逃不脱的宿命吧!




图片

《少年新知》是《三联生活周刊》旗下的原创青少年杂志,我们的自我定位是人文思维启蒙。我们希望这本杂志能够陪伴青少年一起直面真实复杂的世界,让他们意识到,看待世界不是只有一种方法。

自2020年6月创刊,《少年新知》已经推出47期杂志。我们的主题涉及时间、魔法、友谊、家庭、偶像、未知、运动、冬日、海洋、倾听与表达、网络生存、像侦探一样思考、历史、成长的烦恼、微观世界、写作实验室、清单、博物馆、爱情、野外、情绪、音乐、美食、建筑、物理、秋日、漫画、流行、故事、社团、身体、AI、南北朝、游戏、古生物、语文、苏东坡、厨房、旅行、神话、智能手机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许多愿意为青少年写作和绘画的成年人加入了这本杂志的创作。科学、游戏、哲学、文学、心理学、艺术专栏的创作者不断地输送着前沿的研究和对日常生活的思考,试图回应青少年对现实世界的困惑。



图片点击图片,一键下单图片

《少年新知》订阅

图片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951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